Web3嘉年華2025
Slide
Web3Festival2025
previous arrow
next arrow

醫療創新| 破解mRNA疫苗大海撈針 巧借語言處理按圖索驥

Nature
《Nature》正刊發表了百度與合作單位在生物計算領域成果,套用自然語言處理算法到基因計算,11分鐘之內就可找到最穩定的mRNA候選序列。

[醫療創新]

COVID-19新冠疫苗研究過程,mRNA或者「信使核糖核酸」大放異彩。mRNA研究從上世紀六十年代開始,研究人員開始嘗試以DNA或mRNA結合細胞,令人體自行做出目標蛋白質,可用於開發疫苗,亦可用於治療癌症或罕見病。 Continue reading “醫療創新| 破解mRNA疫苗大海撈針 巧借語言處理按圖索驥”

醫療創新| 腸道菌群管理成熱點 港初創獲種子輪融資

BioMed
生物醫學科技控股(BioMed)是香港科技園夥伴初創,首席科研顧問徐國榮教授(左四)、行政總裁曾志謙(左五)及醫學總監盧景勳醫生(左六)共同創辦,剛完成種子輪融資。

[醫療創新]

基因測序技術進步和成本下降,愈來愈多健康問題,被發現與腸道微生態有關,從自閉症以至濕疹敏感,以腸道微生態介入健康管理,成為生物醫療產業的焦點。

益生菌逐漸從保健品,蛻變成具治療用途保充補品(Therapeutic Supplement),本港有多家研究腸道微生物的初創。香港科學園研究腸道微生物的初創「生物醫學科技」(BioMed)宣佈完成種子輪融資,獲阿里巴巴香港創業者基金 (AEF)、戈壁大灣區 (Gobi Partners GBA)及全球藥業(TIMC),共注資200萬美元。 Continue reading “醫療創新| 腸道菌群管理成熱點 港初創獲種子輪融資”

醫療科技| 新藥物|  

科技園夥伴英矽智能

AI藥物研發再現突破

英矽智能破解漸凍症治療關鍵

英矽智能
英矽智能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Alex Zhavoronkov博士(左上熒幕)與香港區負責人潘穎博士(左)介紹以AI找出「漸凍症」治療新方向過程。香港科技園公司轉化研發所(ITR)高級總監劉思雅博士介紹ITR如何協助科研人員將研究成果轉化成造福大眾的應用方案。

[醫療科技]

人工智能(AI)現時已被應用在醫療診治和抗衰老研究。透過協助發現疾病和衰老治療靶點,篩選和設計新藥物,甚至預測臨床結果,AI有望改寫疾病治療,燃點患者希望。 Continue reading “醫療科技| 新藥物|  “

醫療科技| 跨學術研究落地突破 港產病毒診斷系統臨床 

新發病毒診斷公司
新發病毒診斷公司與航天神舟生物科技建立戰略夥伴,左一為創始人劉樂庭博士,簽約儀式嘉賓則包括,(左二起)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理大常務及學務副校長黃永德、香港科技園公司主席查毅超、創新科技署(創科署)署長潘婷婷、立法會議員邱達根、浸大校長衛炳江、華潤助理總經理陳鷹等人

[醫療創新]

微流控(Microfluidics)芯片是把生物、化學、醫學分析過程的樣品製備、反應、分離、檢測等基本操作單元整合到微米尺度的晶片上,仿如微型實驗室一樣,自動完成分析樣本的過程,為全球最熱門的技術。 Continue reading “醫療科技| 跨學術研究落地突破 港產病毒診斷系統臨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