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的科研成就獲國際肯定,香港科技園、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生產力局)、香港中文大學的多個團隊,日內瓦「第四十七屆國際發明展」贏得多項大獎,中文大學的13個科研項目,共獲14個獎項,包括了2個評判嘉許特別金獎、一個金獎、8個銀獎、2個銅獎及羅馬尼亞創新科技協會特別大獎。香港科技園13家園區企業亦獲17個奬項,包括7個金奬、8個銀獎及2個特別獎,其中皓智能源更囊括獎項當中最崇高的「至高榮譽大獎」。
生產力局研發的先進應用研發項目榮獲12項殊榮;包括一項「評審團特別嘉許金獎」、3項「金獎」,6項「銀獎」,和兩項「銅獎」。
中大的多項獎項,更屬於領先世界的「深科技」(Deep technology),即擁有本身知識產權的開創性研發,又不容易被抄襲。深科技一般須經十多年以上研發,獲得國際認可,又在學術界發表具洞見論文,科技園商湯科技,就屬於類似的AI「深科技」。
中大的網絡編碼技術和內窺手術機械人項目,分別獲得了評判嘉許特別金獎。其中網絡編碼技術即為全球公認的「深科技」之一。
中大網絡編碼2
中大開發網絡編碼技術,就屬於領先全球的技術,以往網絡只以路由(Routing)決定傳送模式,缺乏編碼的能力。2000年,中大的楊偉豪和李碩彥、加上Rudolf Ahlswede和蔡寧,共同提出網絡編碼(Network Coding)論文,以編碼器取代路由器,發送有關訊息證據,而非整個訊息,此後論文曾獲全球學者多次引用。2018年,論文獲ACM 移動技術學會(Sigmobile)授予移動技術領域論文的最高榮譽Test-of-Time Paper Award,可見其開山之功。
網路編碼不同於傳統網路,乃以內容為中心;節點上對資料進行處理,傳輸的是有關資訊的證據,而不是資訊本身,到達接收端後,資訊被重新組裝,傳輸過程更安全;提高資訊傳播速率:多播網路時,當一個來源給多個接收者發送消息時,為了達到最大流量,提高網路資源利用率,更有必要節點上對資訊進行編碼。充分利用網絡的所有傳送能力,增加了網絡的輸送量。
網路編碼也是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UGC)的卓越研究領域(AoE),也是中大獲資助最多研究項目之一。楊偉豪亦與中大楊升浩教授合作,以網路編碼研發了「分批稀疏編碼」(BATS code),今年中開始在智慧路燈安裝。BATS可為智慧路燈提供無線網絡連接,無需鋪設新的光纖。鋪設新光纖不僅昂貴,還會對交通造成干擾。此外,BATS運營成本低,有更強安全性和穩定頻寬。
網絡編碼也應用在加強儲存系統的效率和保安,數據可以儲存在多雲的環境,節省儲存空間之餘,亦大幅提升資料安全性, 跨數據中心修復,可節約了66.9%的延遲時間,傳輸速率則提高56%。網絡編碼團隊將入駐數碼港,作為科技孵化項目,據悉有關的科技,亦會應用數碼港多個基建項目,改善園區網絡和數據中心服務。
中大醫學院外科學系趙偉仁教授、工程學院任揚教授及劉家駿博士的內窺手術機械人項目,亦獲得評判嘉許特別金獎。手術機械人用於內窺鏡切除胃和結腸黏膜下早期癌腫瘤;設有兩支機械臂,克服現有工具操作限制 (例如體積和切割力度),執行難度較高的治療程序,並提升手術安全。該項目實現了無切口內窺鏡手術,減輕手術後疼痛,可加快病人復原。
中大工程學院馮沛璋開發的人工智能協助校對中文的檢測機械人「哪吒」,則獲得了金獎,「哪吒」以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從超過十億中文詞彙(超過100GB),及專有數據算法構建而成,以AI中文書寫檢測機械人(Checkbot),協助校對中文內文。
科技園企業衝出國際
科技園園區內的皓智能源(GRST Energy)推出的電池技術,則獲兩項評審團嘉許金獎、瑞士汽車會大獎、至高榮譽大獎,可算是今屆的大贏家。
全球廣泛正使用鋰電池,但開採和棄置鋰原料,卻要付沉重環境代價。皓智技術可實現零廢棄和不限次數回收,減低對鋰原材料開採需求,有助保護地球資源。
皓智研發了WATMAR水性製造及回收電池技術,促進了鋰電池回收、再生及循環,而「閉環式系統」(Closed Loop System)則確保電池的高性能表現。皓智能源開發的鋰電池結構,極端情況下自動停止運作,可承受達10V過充及針刺測試,不會起火或爆炸。
另一項科技園企業科能三維技術,亦獲得評審團嘉許金獎,以研究醫療專用金屬3D打印技術,利用3D打印技術度身定制產品。2016年,科能三維技術產品已植入了香港首個個性化鈷鉻踝骨。新版專利網狀骨,再減輕近五成的重量,2018年已在泰國臨床應用。科能三維技術採用專利的「激光燒結-數控加工-機器人」技術,以一站式流程實現短交貨期和高質量產品,包括植入物和手術工具。
奶茶機械人「金仔」獲獎
生產力局的各個獎項之中,以新開發智能機械系統RoadBot 1,可在道路中自動放置和收回交通安全筒和危險警告燈,榮獲中國代表團發明和創新優秀獎,亦獲得評判特別嘉許金獎。
「RoadBot 1」為首部自動化放置和回收工程雪糕筒和危險警告燈系統,由本港路政署與生產力局共同研發,系統內有鏡頭、雷達感應器和機械臂等裝置組成,使用「傳感器融合算法」,實時識別交通圓筒和危險警告燈,分析路面情況,計算機械臂拿取和擺放圓筒和警告燈角度和位置,最後下達指令完成工作。使用「RoadBot 1」之後,毋須工人長時間身處公路工作,減低了意外風險。「RoadBot 1」較早前亦獲「2019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獎 – 智慧出行獎」的「智慧交通大獎」金獎。
生產力局的港式奶茶沖製機械人、電子設備防污塗層、燃煤電廠廢水安全排放都獲得金獎。奶茶沖製機械人「金仔KamChAI」乃由生產力局及香港咖啡紅茶協會合作研發,以人工智能學習專業師傅調製技巧,承傳了港式奶茶的「一冲、二焗、三撞、四回溫」沖泡方法,沖製地道的港式奶茶,結合科技、文化和品牌,曾於多次公開場合亮相及表演,本地甚具知名度。
生產力局開發的電子設備防污塗層,則可保持清潔和耐用,對產品設計和製造有重要作用。市面上的防污塗層都要濕潤環境中塗沾,不適用於大部份電子產品。生產力局的新塗層利用真空氣相沉積技術加工,避免液體塗層對電子產品造成破壞,適用於所有表面和材料,也不會排放固體廢物、化學品或揮發性的有機化合物。
生產力局的燃煤電廠廢水安全排放方案,可在發展與環保之間取得平衡。這嶄新的處理過程可從傳統煙氣脫硫(FGD)系統的廢水中,去除了不可生物降解的氮,屬亞洲首創的處理方案,成本比現有技術大幅降低,減少了發電時產生氮氣,造成河流和湖泊的氮污染。
生產力局主席林宣武說:「科技研發一直是生產力局的重要工作之一,我們很高興由生產力局自行研發的創新應用項目再次獲取國際卓越成就,又一次於『日內瓦國際發明展』中榮獲多個獎項,證明本局的科研努力獲得世界舞台肯定。」 生產力局總裁畢堅文表示:「今年已是生產力局自行研發的創科項目第5年參加『日內瓦國際發明展』。我們非常榮幸生產力局能屢獲世界級的殊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