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研究機構分別發表相關白皮書,回顧2018年中國人工智能(AI)發展,以上權威性及指導性的報告,重點關注中美競爭形勢、人才不足及熱門行業分析。
德勤發表的《中國人工智慧產業白皮書》指出,中國AI產業發展速度很快,2018年市場規模超過了300億人民幣,AI企業數量1000家以上。中國的優勢在於電腦計算力的提升,加上政府政策的全力支持,目前正從實驗室階段,走向商業化,但在基礎研究、芯片和AI人才方面,整體仍落後於美國。
較早前,歐亞集團(Eurasia Group)的報告則預期2018年中國在AI領域會大幅前進,主要受惠於人口與市場規模龐大;譬如說,中國擁有近14億手機用戶和8億互聯網用戶,約為美國或印度的3倍。數據規模是AI領域競爭的重要優勢之一,擁有海量數據科學家,可以超越擁有較少數據的超級科學家。因此,中國在這方面優勢,可彌補研發實力遜於美國的短板之處,而美國亦留意到這方面的發展,已對中國從後趕上之勢作出警告。
目前,全球100位頂尖AI科學家中,約有一半在美國,主要集中在Google,百度緊隨其後;然而,兩間公司的人才差距明顯。可喜的是,全球Top 100的AI刊物和會議中,華人作者發表論文數量佔超過四成,反映中國AI科研成績進步神速。與此同時,微軟在中國積極培訓AI人才,估計先後達5000多名,一些已成為中國最大科企的技術高層,他們的成功吸引更多年輕人就讀AI相關學科,這個趨勢不容忽視。
德勤指出,政府工作和服務是國內AI的主要切入點,智慧城市建設方興未艾,不過,政府傾向與大企業合作,此舉將形成強者愈強的趨勢。一直有外國專家評論中國政府政策對於私隱處理寬鬆;如信用資料、建康醫院等數據,沒有美國社會的嚴謹和自律,美國的壓力團體很多,勢力相當大;例如無人駕駛的法律及道德問題,把關非常嚴格;相比之下,中國在無人駕駛項目上,所受的阻力較少,讓中國在這方面進展較為平穩順利。
不過,隨着AI在國內的迅速發展,政府已著手制定相關的規範和法例保護社會人士。多個部門合作編寫《人工智能標準化白皮書》去年推出,就AI的安全、倫理提出標準,並成立多個委員會進行監督工作。
人才是中國AI發展關鍵,上海交通大學最近一份報指出,中國AI人才5萬餘,位列全球第七,這與中國AI發展排名僅次美國的高位不大對稱,也顯示出中國AI人才短缺之嚴重。不過,全球AI人才也是明顯不足,有報導和較早前分析,按現時全球AI產業發展來估計,AI人才需求數量在100萬左右,但是只有約30萬人才供應。
目前,國內高等學校每年培養出來的人才只有2000人,數量非常之少,這個現象造成AI人才薪酬節節上升。2017年AI領域應屆畢業生,碩士年薪為30萬人民幣水平,博士生高達50萬,2018年薪酬水平更進一步上漲。至於高級AI人才,如大企業首席科學家、CTO等,年薪是200萬至1000萬元,還有配股權,行內人才爭奪戰愈演愈烈,行內估計這個缺口可能要維持十年,甚至二十年。假如中國AI人才供應持續緊張,將不利整體產業發展。政府在教育方面已經著力推行AI教育,去年中國率先推出高中AI教科書,據悉,AI小學的課本亦準備就緒。
德勤報告指出,中國AI在金融領域應用最深入,重點培養出人才,從安全交易轉到金融改革方面。目前,國內最廣泛應用AI包括智能投資顧問、智能客戶服務和智能風險管理。醫療行業應用AI科技有相當不錯進展,迅速發展的過程中,中國急需建立標準化的AI市場機制,加強醫療數據庫的建設,儘管相關的工作很多,市場空間也夠大,人才是AI醫療的一個頭痛問題,估計國內每年培訓這方面的畢業生少於200人。無人駕駛技術將主導中國汽車行業未來發展,並預期可以帶來躍進。德勤預料傳統汽車行業生產、銷售渠道和銷售模式將被新興的商業模式替代,共享汽車概念進一步流行,此外,隨無人駕駛技術成熟,催生更安全和快捷的無人貨運和新物流業。
總括而言,中國繼續與全球先進國大力推動AI產業,預期中美之間差距可望拉近,雙雙成為AI領頭羊,作推動全球AI步伐動力。根據PwC(羅兵咸永道)預測,到了2030年AI將為全球的GDP帶來額外14%增加,相等額外15.7兆美元。
電郵︰pingwah@gmail.com
作者︰黃秉華 資深科技記者、香港STEM教育推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