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公布,超過80個政府政策局和部門已去年底前,發布首份年度開放數據計劃,並於今年在「資料一線通」網站開放超過650個,免費供公眾瀏覽、下載、分發、複製、列印和連結使用,以作商業和非商業用途。
新增數據集涵蓋了不同範疇,包括與經濟民生事項相關的數據、氣象實時數據、地理空間數據、有助智慧城市發展的數碼地圖、可提升城市管理的數據等。
為提升數據的可用性,所有發放的數據集均會按國際做法,一律以業界最普遍使用的機讀格式發放,數據集亦會附加合適註釋,公眾以網絡搜尋器搜索數據集,其他措施就包括保留歷史數據,鼓勵政策局和部門提供地理空間數據,開放更多應用程式界面和適時更新數據。
2011年,政府設立了網站開放資料,對於使用數據研究人員、公司和開發者,都有很大意義。
本港亦有多個數據開放的平台,推動數據為本經濟活動,包括香港科技園位於香港科學園的數據工作室暨網上平台(Data Studio)。科學園的協作平台,數據發布一方如工商企業可於數據工作室網上平台上,以 API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 形式,發佈開放的企業數據。數據工程師、程式員或顧問公司可於平台上瀏覽,並登記成為會員,即可訂閱所需 API,利用90天使用權開發應用程式及進行概念認證 (Proof of Concept)。科技園會協助發布數據的企業及開發人員磋商,檢視方案可行性、商業模式和數據需求,以助實驗項目商品化。
立法會資訊科技界議員莫乃光期望,除增加數據集的數目,亦加強重視質素、更新頻率和可用性,訂立更全面的績效指標(KPI),令香港可以追上其他先進地區例如台灣、英國、美國等。
莫乃光指,開放數據計畫未有清晰定義開放數據的優先次序原則,容許部門自行演繹,一些大眾關心的數據例如政府開支、利益申報、公共交通實時到站資料,仍未有提及。
他又表示:『開放數據不應以數目為目標,應建議重視質素和公眾需求,部門達成開放數據目標,需要指定時間完成,並定期公布市民要求開放資料的成功比例,以及不能開放的原因,加強問責性。』
他又批評,翻閱部門上載年度計劃,實時更新資料仍較少,不少部門列出開放數據項目屬於靜態,更新頻率可能是每年或只限於「有需要時」;但個別部門提交的計劃將網頁內容或經整合的統計數字轉換成數據集,希望政府部門開放數據要求盡可能細緻,並將原始數據發布。他認為對於需求較高的資料集(例如與公共醫療有關的資訊),可以應用程式介面(API)提供方便公眾使用。
莫乃光又指,公開數據計劃只限政府部門,未有觸及其他公營機構/半官方機構,希望日後範圍會繼續擴大,需要政府向上述機構提供技術上支援。對於公共交通機構的實時到站數據發放,他認為政府可考慮研究更多元化協助私人企業開放數據的模式,英國今年已開始試驗『數據信託』(Data Trust)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