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世界經濟論壇(WEF)公布《2016-2017全球競爭力報告》,其中香港競爭力下跌兩位,至全球第九。相比高踞WEF競爭力第二位的新加坡, WEF稱本港面對的最大挑戰是創新能力。
大家再看另一張成績表,11月瑞士洛桑管理學院公布《2018年世界人才報告》,在全球逾六十個國家地區,香港排名第十八位,比去年下跌六位。香港的軟實力似乎逐步下降。
人才、創新能力在今年的科技進取年代,比起傳統經濟的勞動、土地、資本、企業家才能的四大要素,或許更加重要,改變現實的是因為我們的社會增加了一個維度——數碼空間,這裡擁有三項全新的生產資料,分別是數據、計算力和AI技術,IT企業不吝成本的普及提供,一般稱之為雲端服務,於是創業比起過去更加輕、快、便捷、靈活得多。
數碼空間維度愈來愈受關注,有關宣傳也非常落力,尤見於教育投資方面,有關當局及持份者,今年以來積極推廣STEM故育,重點在於培育學生適應數碼空間,以及應用相關技術解決問題的能力,與此同時,在看不的數碼空間之外,香港不同機構也開始注意到激發創新創意環境的重要性,多個同樣不吝成本、精心打造的工作空間、培育中心,相繼在今年落成開幕,這些空間可不是區區的工作檯,空間的設施與設計,令人耳目一新。
這一年,香港的數碼空間和創意空間都有改進,迎來新的一年,針對人才、創新能力,我們還欠什麼來追落後呢?很簡單,我們需要更多的宣傳功夫去營造創業形象,吸引更多年輕人透過創業實現他們的創新理念。
目前年輕人對於「大學畢業、找份好工」沒有太多的共鳴,從家長到大機構的HR都覺得這一代的大學生,缺乏求職的熱熱。這是香港福利特別好、父母的照顧特別周詳使然?如果你多跟年輕人交談,再看看目前大多數公司企業在數碼化年代進據失退的狀況,你就知道年輕不是嫌起薪點高低、辦公時間的長短、工作繁複沉悶,而是覺等返工係「古老石山」的事。
年輕人其實很有創意,對創新很有共鳴,他們大多數不想去做重複昨日,然後層層交待的工作;他們渴望找尋未曾出現過的事,用新的方法解決問題,用更聰明的技術創造新事事物,這不就正是創新和創意嗎?可是很多公司企業尚未升級轉型數碼化,處於沒有朝氣又難以移動的「古老石山」環境,年輕人的心理是,與其花時間在這些公司機構混,不如當Slash一族。於是很多公司都請不到年輕人加入。
Slash一族,又稱斜杠一族,是指同時擁有多重職業身份的人群,概念最早由《紐約時報》專欄作家Marci Alboher提出。這班有如自由職業的一群,自我介紹時不以freelancer名之,他們用slash來作表達自身份︰例如好像我,我可以說自己是IT記者/科普策展人/出版人/專欄作家/教師。
「I am a Slash!做自己人生的建築師」這是多麼吸引的口號,比起當醫生、律師、會計師、市務推廣、Banker更加「有型」。事實上,Slash一族有型的原因是多重身份代表他們「很有故事」,而且擁有多方面才能/技術,與傳統freelancer最不不同之處,Slash一族不斷學習新事物、知識,堅持的是終身學習、隨時個人增值的態度,令他名下的Slash更多,像獎章一樣。又例如我如果修畢一個AI高級證書課程,經過實習之後,我會加多一個/AI設計師。
不過,Slash一族是2007年的「新事物」,這個時候AlphaGo未打敗圍棋冠軍,AI尚未可以通過雲端服務,像自來水、電的向用戶提供服務,用以創造他們心目中與眾不同的事業。更重要的一點是,十多年前,STEM教育還未全面推廣,不似時下的中小學生都有過利用科技創造項目參加比賽,自組團隊做發明、申請專利的經驗。今天的中小學生受過「準初創」活動的訓練,同時有持續自我增值,學習新技術的習慣,他們很快就是我們社會創新創業的新一群。
創業最初可不是為了賺錢那麼簡單,矽谷名言是「失敗像金子一樣寶貴」,失敗就是一張名片,每一次創業經驗其實都是一個slash,你可以向天使投資者這樣介紹自己的履歷︰電商/AI機械人助理製造/無人駕駛軟件設計/新物料成衣生產…
Slash一族要有2.0版本,大家齊心向年輕人推廣創新、創意、創意,並加入他們的Slash之內,讓人生更加有故事、生活更有態度,於是乎,我們不停開幕的工作空間就會有更多人佔用,政府撥出的資助、投資者提供的資金,將會供不應求,如是者,香港的競爭力、人才級數勢必節節上升。期望新一年我們可以朝這方向進發。
電郵︰pingwah@gmail.com
作者︰黃秉華 資深科技記者、香港STEM教育推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