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融合廠商Nutanix推出Xi雲服務,可在不同公有雲運算環境,建立統一的運算體驗,企業可以伸延私有雲的運算至公有雲,避免鎖定在某一個公有雲廠商。
Nutanix開發Xi雲服務的策略,基於混合雲乃大勢所趨,企業要利用雲服務環境,以快速創新,但又發現公有雲不是所有情況,均合乎成本效益,甚至管治和法規遵從要求。私有雲和公有雲,卻往往是兩個不同操作環境,由不同基建人員操作。對於不少企業,更要管理多個雲服務,IT管理團隊更甚為吃力。
Nutanix希望通過Prism管理介面,無限伸延其管理功能,管理介面可迧延到公有雲,整合混合雲的操作。
VMware與AWS推出VMware Cloud on AWS,為了讓AWS公有雲環境可轉移回企業內部;今年re:Invent大會上,AWS也推出Outpost方案,內建了AWS elastic bare metal instance雲運算服務,可從企業內部支撐VMware Cloud on AWS環境,VMware Cloud工作負荷可在AWS雲服務和數據中心來回轉移。
Outpost跟Microsoft的Azure Stack一樣,可在內部建立相同的雲運算環境。不過Azure Stack是純軟件方案,還要聘請IT人員安裝到硬件才能使用,Outpost則有如Nutanix再加上Xi,Outpost也是直接VMware出貨並獲技術支援,一站式服務,較易受企業受落。
Azure則靠應用夥伴來做推廣,例如銀行系統供應商Finastra推出的FusionFabric.cloud,銀行從內部可建立「平台即服務」雲服務,推進開放銀行(Open Banking),並以DevOps快速作轉碼化轉型,就是採用了Azure Stack技術。
某程度上,AWS推出Outpost,相等承認混合雲的現實,企業不想會完全依賴公有雲,並期望隨時回收工作。AWS的Outpost相等於Xi,但只能選擇AWS公有雲,Nutanix則可選擇不同公有雲。Outpost針對AWS和VMware的擁躉。Azure則較應用夥伴來拓展業務,各自修行。
多功能的Xi
不過,Xi雲服務推出時間,比原先估計為遲,原本只為企業災難復原之用。結果推出時再加進數項不同的服務,Xi雲服務由五部分構成;包括Xi Leap雲端災難恢復服務,以保護關鍵業務應用。Leap直接在Nutanix管理介面Prism上啟動,可統一管理公有和私有雲的應用轉移。
Leap簡化災難復原的工作流程,跨公私有雲環境操作可更順暢,消除各類型雲端界限,實現統一維護。
Nutanix亞太及日本地區首席技術推廣人Paul Serrano說,LEAP是Nutanix的獨有的創新,特別是大大簡化災難復原,也是首個完全毋須安裝,就可交付企業級災難復原,一鍵啟動災難復原即服務,操作之簡單和安全,業內無出其右。
IoT邊緣運算
2017年,全球有30億台IoT邊緣裝置產生256 ZB數據,與公有雲和私有雲數據中心3000多萬節點(Nodes)產生數據量相比,IoT數據總和量高出30倍。以物聯網技術模式,邊緣裝置產生大量數據資料,不必毋須傳送回中央雲端平台處理,可在在邊緣即時分析。
一年前,AWS推出了Greengrass,可在邊緣位置處理從感應器,或者設備傳來的數據。微軟也推出了Azure IoT Edge,也是即場處理從感應器的數據,以作出更快反應。不少相同數據毋須傳回雲服務,而部分數據則必須更快反應。例如機器出現異常,數據邊緣分析可加快處理,馬上通知維修處理。
Xi IoT是Nutanix Xi的解決方案,原理上與Greengrass和Azure IoT Edge一樣,但後端可以是不同的公有雲,日後作大數據處理,也可傳回Nutanix或VMware建立的私有雲。Xi IoT作用跟Greengrass一樣,不過後台雲平台的分析,則有更大自由度。
Xi IoT平台提供將運算、機器推理和數據處理等程序,先在邊緣層面即時處理;然後再遷移回公有雲(Azure、AWS或GCP)或私有雲平台,作深入大數據分析。邊緣和中央雲端部署都在相同數據和管理平台上運行,整體部署情況更一目了然。Xi IoT伸延了超融合架構,邊緣設備可用Nutanix以VM部署,也可用SuperMicro、英特爾、Advantech等硬件。
Xi IoT可掌控任何平台上所有邊緣節點。開發人員利用開放應用程式介面(open API),部署下一代數據應用,支援Kubernetes容器化(Containerize),用來整合傳統IOT和數據分析。Xi IoT可與現成的CI/CD管道集成,快速調整。Xi IoT減少了IT部門培訓、開發、測試成本,避免要鎖定使用單一公有雲。數據在邊緣層面即時處理,企業不需受傳送數據回中央數據中心處理的限制可根據數據即時決策。
Nutanix也在Xi上推出Beam,比較不同公有雲環境成本。不少用戶也發現,公有雲非所有情況,都是最化算的選擇。Nutanix收購Minjar,以機器學習推薦如何部署不同的應用,推出XBeam比較雲服務和Nutanix上的成本,作出中央協調。Beam可支援Amazon Web Services (AWS) 及Microsoft Azure,稍後會加入Google雲平台,Beam完全由API驅動,支援多種公共雲。
Nutanix還推了Xi Frame雲端部署的桌面即服務平台,並結合基於工作崗位決定的權限控制(role-based access control),可透過用戶職權設定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