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教育已經在全面展開,繼中國、美國公布有關計劃的綱領之後,香港學界亦準備從中學入手,估計明年,AI會比STEM更熱門流行。
今年5月中,美國的人工智能協會(AAAI)、美國電腦科學教師聯合會(CSTA)及人工會能專家史丹福大學李飛飛教授,共同推出「AI for K-12」倡議項目,針對幼小中學生制定一套AI教育指南。中國教育部則於4月初公布《高等學校人工智能創新行動計劃》,其中有提到「開展普及教育,鼓勵、支持青少年和公眾積極加入AI科普工作;支持高校教師參與中小學人工智慧普及教育及相關研究工作。」
美國2011年提出從幼稚園到高中(K-12)的STEM教育規劃,今年已發展到全民AI教育的新階段。那麼AI與STEM的分別在那裡?STEM的概念比較簡單︰加強學生科學數理的能力,培訓能應用新科技創新解決問題的人才。不過,AI的範圍就很大,並有眾多的專門分類。國務院2017年公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提出的體系就包括八大理論、八大技術、五大平台,而教育部的高校AI行動計劃是基於以上規劃制定的。
至於美國方面,AI教育的倡議文件只是提出一個大綱,詳細規劃仍在進行中,根據其發出的新聞稿,看來並不同教育部的複雜,重點是「將定義不同年級的學生關於人工智能、機器學習和機器人應該了解哪些內容。小組將發佈一個線上資源目錄,目錄中老師可找到與 AI 相關的視頻、demo軟體和活動描述,將之結合到其課程計畫中。」關於人工智能發展會否嚴重影響未來工作機會,原來不單只香港家長十分關心,美國又何嘗不是?
小組專家在文中表示:「公眾對 AI 抱有強烈的興趣。成年人對無人駕駛汽車和智能助手的前景感到非常興奮,但同時他們也對未來 AI 技術可能對人類工作崗位產生的影響感到擔憂。我們的孩子應該獲得關於 AI 的準確資訊,這樣他們才能明白這項技術正在重塑我們的生活,這一點非常重要。」如果依據這個思路推測,美國這個AI幼中小學教育指南著重於訓練學生以新思維,建立對AI未來的適應和應用。與此同時,AI的教學內容將是開放的,由AI教師與AI專家共同打造,更多的利用網上交流達到既普及即時的效果。
相對而言,國家教育部的規劃是比較「硬」,有些關鍵詞值得我們注意的,這就「新工科」和「人工智能+X」。什麼是新工科?這項目正進行得如火如荼,全國高等學校首批合共612個研究專項,研究包括人工智能類、大資料類、智能製造等不同類別技術,改良傳統及創造新的產業。簡言之,就是利用AI技術促進一次大型的產業升級,國家未來需求大量有AI技術培訓的不同領域人才。至於「人工智能+X」這是類似「互聯網+」的概念,即是把AI引用到不同行業,例如AI+Healthcare就是人工智能在醫療上的應用,AI+Finance就是人工智能在金融界的應用,可見國家未來需求開發大量不同的AI應用軟件。
行動計劃列明了目標︰「到 2020 年建設 100 個『人工智能+X』複合特色專業」,要達到這個目標,就需要更快更大量地培訓人才,計劃表示要全力「推動重要方向的教材和網上開放課程建設」,目標是在「到2020 年編寫 50 本具有國際一流水準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建設 50 門人工智慧領域國家級精品網上開放課程、建立 50 家人工智慧學院、研究院。」
中國對培訓AI人才比起美國更有迫切性,這也難怪,根據騰訊研究報告指出,全球擁有AI研究所的大學,全球367間,美國佔了168間,中國只有20間,與英國相若,但遜於加拿大。至於AI人才方面,另一報告指,美國有85萬,中國只有5萬,在全球只排到第七位。
教育部第一個目標是「2020 年,基本完成適應新一代AI發展的高校科技創新體系和學科體系的優化佈局」,接着就是2025年「高校在AI取得一批具有國際重要影響的原創成果。」最後2030年「高校成為建設世界主要AI創新中心的核心力量和引領新一代AI發展的人才高地。」
朝以上目標放得很高的行動計劃來看,國家未來幾年推動AI教育必然很快,這方面香港要注意了,因為如何我們不以同等步伐迎頭趕上,這便等如我會將會在AI時代落後於內地。關於香港如何制定我們的幼小中學的AI教育計劃?行動會有相當大的困難,同時又涉及調動非常龐大的資源,以及需要爭取社會共識,不過,辦法可能要比問題多,據悉已有進步前衛的中學引進AI教育,如果社會的公共機構、企業可以加入,聯同香港的創科界一起行動,all-hands-on-deck,相信就是解決辦法。
電郵︰pingwah@gmail.com
作者︰黃秉華 資深科技記者、香港STEM教育推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