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工程缺乏人才,商界數碼化轉型,行不得也哥哥。各大學理學院及工程學院又有收生困難,有講法係新學制下,不能同時選修Physics、Chemistry、Biology三科,知識天殘地缺。但即使同學成績好,多亦不以工程或理科首選。中國大陸投入科普教育資源唔少,先能培養大批出色工程師。
政府力推STEM,香港亦有批「死士」,多年來傾力推動中學科普教育,順德聯誼總會胡兆熾中學廖萬里校長,剛帶領大中華隊赴歐洲羅馬尼亞InfoMatrix大賽,贏得好成績。廖校長以前任順德聯誼總會翁祐中學副校長,該校科技亦多次獲得好成績。廖校長話,參與比賽或發明學生,成績可能唔算最好,但肯定科技最有熱誠,學生在國際比賽或者發明方面有天賦,大學可唔可以破格取錄?
廖校長話,曾經有學生發明具商業價值,後來竟申請專利及供廠商投產,對學生嚟講好有鼓舞作用。
大學為收生扭盡六壬,甚至開辦暑期進修班,吸引中學生報讀工程理科。科大就有中學/大學雙修課程(Dual Program),專門針對資優學生,大學導師授課,最近有中學生修畢後,跳班進入科大。聽聞其他大學密鑼緊鼓,相信類似課程陸續有嚟。中學階段接受大學教育,跳跳出框框,可能係大勢所趨。
類似大學開放給予中學生就讀,甚至使用實驗室設施,2015年歐洲挪威城市Espoo及Aalto大學率先實行,大學向中學提供教育方法學、教學科技、服務平台,學校可以更靈活及具擴充能力,中學甚至搬入大學校園,共享設施。2016年,Espoo市以「學校即服務」(School as a Service)贏得國際質素創新大獎。Espoo市又建立KYKY平台,初創與學校攜手,加快創新過程,開放產品畀學校試用及給予意見,學生又亦可從初創公司獲靈感,優化產品。Espoo市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封為「學習城市」,成全球教育創新朝聖地。
本港KYKY平台翻版,可數較早前,香港科學園初創Platysens向喇沙提供游泳穿戴式監察儀,協助喇沙泳隊訓練,並協助提供數據意見改善設計,據講唔少同學使用後,亦得到唔少啟發,研究IOT及無線傳輸技術。
似乎推動科技創新前,先要搞好教育創新;否則只係緣木求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