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技創新,數碼經濟所帶來的發展機遇,遠超傳統行業。上周,由特區政府及數碼港主辦、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為支持機構的「2018互聯網經濟峰會」,便以「新經濟 • 新動力」為主題,集中探討環球互聯網新經濟發展,和創新營商策略,首日活動吸引逾1400人次出席。
是次「互聯網經濟峰會」,除探討行業趨勢和策略定位,亦分享業界案例和成功例子。峰會並設有4大論壇,包括:「透視遠景」、「商業突破」、「創新創業」及「科技創新」,深入探討相關議題。其中,來自以色列的名創業家,被譽為「以色列科技之父」的Yossi Vardi,過去曾聯同其他夥伴創辦、領導、資助,及幫助建設達80多間高科技、能源、自然資源和清潔科技公司,當中不少公司均已上市。
團隊乃成敗關鍵
以色列的首都特拉維夫,擁有超過2000家初創,即平均每400人就有一家初創公司,名列世界上最高密度的初創社群之一。
「以色列與香港有些相似,同樣面對本土市場狹小的挑戰,因此在擴展規模時容易出現障礙。初創起步大都增長得很快很有效率,但要解決此難題,初創必須衝出國際。」Vardi續指,在以色列,初創普遍以併購其他公司,作為拓展海外市場的手段,讓自已演進成為「卓越中心」(center of excellence),為海外市場提供最佳實踐指引(best practice)、研究、支援和培訓等。
不少城市正積極發展初創生態圈,覷覦初創若能成功打開市場,即可高速增長。的確,初創針對的,均非既有市場,成功開荒回報自然高,但失敗收場的亦為數不少。Vardi指出,平均三分一的初創會於1年內倒閉,而關鍵並非在於初創的構思創新與否。
「初創的構思並非成功的關鍵,同一個構思,可以很成功,但交到另一家初創手上則可能失敗終結。大部分初創均有獨特的點子,但能夠脫穎而出的,全賴優秀的執行力。所以我投資初創,最重視的並非該公司的構思,而是背後的團隊。他們必須具備行動力和執行力,同時有良好的個性,即團隊會合作愉快。」
文化傳承左右初創成敗
Vardi認為,成功的初創,最理想的創辦人不能多於3個:1人負責行政及外務、1人專責技術,最後一位則負責管理帳目和投資風險。他又指,有別過去缺乏支援,如今有大量的創投基金和政府支援,大副改善了初創的培育環境。
不過,Vardi認為,要建立具創意的企業家生態圈,傳統的政府支援和科技教育並非最關鍵的因素,反而是人們的推動力、社會架構、文化傳承,和創業精神影響更為深遠。他指出,以色列的文化背景,令人民習慣互相扶持,初創企業家遇上困難,朋友都會伸出援手。雖然Vardi謙稱自己對香港是否具備這種文化傳承,但他表示特區政府和多個機構,包括數碼港正積極協助初創企業發展,加上香港本身具備貿易優勢,因此相信香港初創絕對有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