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
Slide
Slide
Hitachi_AI_HCI
Hitachi_HCI
HCI
previous arrow
next arrow

Workday軟件即服務HCM平台

Workday
Workday的SaaS技術,以快速升級及加入功能,合併從業務策畫、執行、分析於同一平台,為企業軟件打開新局面

過去數年,人力資本管理(Human Capital Management,HCM)軟件市場快速增長。不少企業認識到,人事系統,訓練、編制、薪俸、評核制度,甚至是接任安排,為企業保持相對優勢重要因素。企業以人力作「資本」,從資源(Resource)改稱為資本,實別具深意。管理人事的成本,也隨著各地法例要求,嚴格的福利薪酬制度,加上業務全球化而愈來愈複雜。現代人事系統,可連接至不同系統,就未來業務發展,作更準確的規畫和預算。

數據即服務作比較企業基準

但傳統的HCM極為龐複,部署的成本不菲。人力系統之中最著名者,莫過於Oracle敵意收購的PeopleSoft。2005年,PeopleSoft創辦人Dave Duffield,夥拍前PeopleSoft高層Aneel Bhusri,創辦了Workday。Oracle的收購,卻令Workday有機會以全新方式設計架構,以軟件即服務(Software as a Service,SaaS)形式推出企業軟件,完全改變了遊戲規則,可快速升級和加入功能,不斷適應客戶要求。

Workday的SaaS技術,很快獲市場認同,現在企業客戶逾1800家;包括150家財富500強企業,全球管理僱員人數,超過二千五百萬名。近年,不少企業實行以「雲端為先」(Cloud First)的IT策略,Workday增長更是驚人。

Workday除了HCM,亦推出財務管理和財務表現分析服務,甚至是大數據分析,最近推出數據即服務(Data-as-a-Service,DaaS),讓企業以行業表現,比較同業經營的績效。

以快打慢的技術

十多年前,以Workday以SaaS作為創業口號,Bhusri以「登月之旅」形容過程之遙遠。Workday以嶄新軟件模式開發,幾乎是白紙一張,反而變成Workday優勢。傳統的HCM系統升級和加入新功能,動輒幾年才完成,甚至極為昂貴。Workday幾乎半年推出一次更新,現時已至第29版本。Workday以物件導向(Object-Oriented)設計,並以Metadata取代數據庫的對應關係Schema;分離商業邏輯(Business Logic)和技術平台;包括數據庫和用戶介面的關係,即使不斷加入功能和變更介面,亦不影響系統,可快速演進。Workday也應用內存(In-Memory)技術,快速產生分析報表,充份發揮數據於同一系統內的優點。

雖然說,市場上有不少其他HCM系統,稱以SaaS形式提供。但類似Oracle的HCM,只有利用了Fusion中間件,變成了雲端應用,沒有整合至同一系統,難稱為SaaS。Workday在同一介面;從策畫階段,以至執行,到分析預測,全於同一系統,同一平台內完成,速度極快,幾乎隨時可產生實時報表。而Workday快速升級,也完全毋須轉移系統或資料,以單一系統執行,可說是SaaS最大優點。

Bhusri解釋,Workday以同一系統,處理策畫、執行、分析的過程,不單速度更高,也更有效率。Workday也可從其他來源取得數據,類似從Salesforce.com取得營業預測,合併進行財務及人事策畫。

Workday數據,從招聘、支付薪酬、員工福利、公積金、假期、表現評估、繼任策畫等人事系統,亦有助作預測分析。Workday推出Prism,從Workday數據,合併不同的第三方數據,上載Workday Hadoop檔案系統,預測業務走勢和風險;如透過機器學習,預測員工離職可能性。

DaaS助企業提升架構

Workday包括了HCM和財務系統,之後再推出審核財務表現的功能,今年推出了Prism分析,可以從外間輸入數據,合併與企業的財務數據進行分析,整合Hadoop平台,可處理任何格式,極為龐大的數據量。例如輸入SAP的ERP數據進入Workday,分析財務的表現。

美國芝加哥舉辦Workday Rising用戶大會,再公佈了DaaS服務的細節,透過去名化(De-identification)數據,隱藏了數據擁有者真正身份,幫助客戶與同業作基準比較(Benchmarking)。人事主管往往定期為組織發展,跟同業作比較。不少基準比較包括了人力組成基準(年齡、多元化、平均任期等)、流失率、挽留員工的能力、薪俸競爭力、管理層與下屬比例;就各種基準、委托外部調查機構,蒐集市場數據,往往花六個月至一年時間,報告編纂完成,可能已經過時。

Workday掌握大量客戶數據,數據又具富代表性,也肯定真確,比委托調查更準確。參與作基準比較的Workday客戶,無須在核心計劃額外付費,即可使用Workday 基準的比較服務(Benchmarking)。

獲得參與Workday客戶群基準分析,從得知業內其他相同背景,規模大小同業各方面基準的比較;各項基準在Workday應用程式及儀表版呈現,管理層更有能力得知應採取甚麼措施保持公司的競爭力,作架構調整。

Workday平台技術高級副總裁Dan Beck說,目前有100名客戶同意參與,客戶亦可選擇某些敏感地區數據,不參與調查,以免意外被獲悉數字來源。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