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
Slide
Slide
Hitachi_AI_HCI
Hitachi_HCI
HCI
previous arrow
next arrow

IoT的無名英雄 Zetakey加工增值數據

Zetakey
Zetakey創辦人王宗澤,追隨科學園團隊往巴塞隆拿世界移動通訊大會顯示IoT閘道方案

物聯網IoT大熱,不少人以為IoT只是一大堆感應器,以及雲運算,或者工業應用系統如Scada等。

IoT用途不囿於工業生產,所有機器和感應器產生的數據,都是IoT的一部分。IoT亦用於智慧城市和智慧醫療。隨著電子設備愈來愈多,數據更具商業價值。可是,不同設備有不同格式;彼此若沒有共通格式,也無法產生共鳴。

Zetakey創辦人王宗澤,一直為不少電子設備開發內嵌的功能,以HTML5顯示系統內有用資訊。「當中以然涉及資料轉譯的工作,以供瀏覽器顯示和日後處理。」

瀏覽器和服務器交換資料,主流格式就是JSON;JSON甚至可交由瀏覽器,直接處理和顯示。市場上興起不少性能極快的NoSQL數據庫,甚至極速建立索引的Lucene搜尋器,全均支援JSON格式。JSON可算是資料分析的統一格式。

IoT通過不同協定,從Wi-Fi、Bluetooth、ZigBee、BLE、NB-IoT,甚至是RFID蒐集回來數據;若缺乏適當整理,基本上沒大作用。「不過只要轉譯成JSON,可以瀏覽器直接顯示,亦可上傳到雲端的儀表板,甚至後端大數據處理。」

實時顯示監察數據

Zetakey牛刀小試,先為建築工程師周錦富創立的WOOFAA 鏸發空氣淨化系統,開發了轉譯數據功能,再上載到AWS,馬上從網站顯示空氣質素。

「如今WOOFAA在多個商場和公共場所,顯示實時的空氣質素,背後就是經Zetakey轉譯數據,上傳到AWS顯示,很受用戶歡迎。」

「所謂「閘道」,就是所有IoT數據上雲端前的必經之路;應感器採集的數據,先經處理甚至過濾,上載作實時顯示,甚至日後作大數據分析。」

不少穿載式設備可能是靠流動設備,例如智能手機轉譯數據。但是類似工廠的生產環境,有數以千計應感器同時操作,閘道須實時處理大量數據,即時轉譯格式,甚至篩選對比,遇上特殊價值或不尋常數據,才傳上雲端分析,以節省成本。

因此架設IoT的閘道設備,可從超大型的服務器,類似戴爾為工廠特製服務器,以至是Raspberry Pi或DragonBoard之類單板電腦。

Zetakey的IoT閘道,陸續應用至醫療和工程層面;例如醫院管理局就試驗以IoT閘道技術,全面數碼化病房採集數據,以減輕醫護人手的負擔。

IoT進入大規模實戰

本港的公立醫院爆滿,醫護人員忙得不可開交,一般病人定期檢查身體,從量度血壓、心電、心跳、血含氧等,通過不同儀器收集。醫護人員定期檢查後,以往要記錄在病歷板上。病人一旦再入院,又要翻查有關病歷紀錄,費時失事。

IoT最大優點,數據從採集開始,已經全程數碼化,可自動上載雲端,視覺化顯示,快速分析比對。「IoT採集亦可減少醫護人員紀錄病歷的工作,更集中照顧病人。數據一旦出現了異常,亦更快可發現。病人數據亦可供未來比對分析,長遠可供大數據和人工智慧分析。」

另一個應用為自動化社區醫療;不少病人返社區診所覆診,可能只為了量血壓和血糖等數據。而不少流動醫療設備,已具藍牙連線,病人可在家中自行量度上戴。但長者不熟悉以手機上載數據的程序,折衷方法是以輕量的IoT閘道自動化。「IoT閘道成本甚低,如單板電腦或專用晶片,只要連接上電源和網絡,就可隨時接收醫療體檢器材數據上載,免除病人來回覆診。」

王宗澤說,本港建築地盤,亦正研究以IoT改善地盤安全;如以藍芽定位技術,追蹤地盤工友位置,甚至是出入紀錄。「較早前有工人地盤失蹤,數日後才知發生意外。IoT自動紀錄工人出入,甚至最後位置,懷疑出現意外可快速通告。」

IoT也有助提高工程質量,例如石尿凝結,須控制一定溫度範圍,倒石尿同時亦監察溫度。以往監察溫度靠人手紀錄,如今可以溫度監察應感器,通過IoT自動化,取代部分人手監察,並比對凝結效果。

「環境監察應感器愈來愈廉宜,安裝感應器可以得悉地盤工作環境,確保地盤操作環境安全。」地盤除了人和材料,最重要就是機器。IoT也可監察機器運作,以作預測性維修。

「事實上,地盤內不少貴重器材,早安裝了感應器,供應商可及早知道損耗。優點當然是供分析作預測性維修。」

但許多時數據之間的關係,初期並不明顯,累積一定數量後,才開始豁然開朗。全球有多個數據採集中心,正默默蒐集數據。

王宗澤說表示,Zetakey的數據有上載公有雲,以類似Google之類以BigQuery分析,其他平台也邀請Zetakey分享IoT數據,例如日立公司的Lumada平台。

去年,香港科學園也推出Data Studio蒐集IoT數據。Zetakey為科學園租戶,也上載資料到Data Studio,供有興趣人士開發。

「不少數據先要經一段時間,才可追蹤彼此關係,價值隨數據量增長。但前提條件是須有具質量的數據,否則IoT只會流為空談。」全球IoT數據競賽,已悄然展開。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