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
Slide
Slide
Hitachi_AI_HCI
Hitachi_HCI
HCI
previous arrow
next arrow

人工智能醫療影像輔助診斷肺癌及宮頸癌

Tsougenis
Tsougenis透露視見醫療目前已與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廣州中山大學腫瘤醫院、香港威爾斯親王醫院等合作夥伴提供醫療影像輔助診斷技術。

現時,醫療數據中約80%來自醫療影像,其中,70%的臨床診斷須借助醫療影像。然而具備相關知識的病理和放射科醫生有限,要培育能獨當一面的醫生往往需時長達10年之久,無論醫生手人和診療效率,也難以應付目前的龐大需求。

有見市場需求甚殷,由香港中文大學醫療影像計算分析實驗室孵化的視見醫療,致力透過運算影像分析和人工智能技術,為精準醫療影像輔助診斷,提供高性能的產品、服務及整體解決方案。產品層面由醫療影像輔助診斷系統、遙距診斷雲運算平台、輔助診斷運算模組,以至醫療影像大數據處理中心,提供端到端的完整服務體系。

大規模病理顯微圖像分析

目前視見醫療的產品研發包含放射影像(DR/CT/MR)輔助診斷、放療靶區輔助勾勒,及病理(細胞學、組織學)影像輔助診斷3大方向。

其中,大規模病理顯微圖像分析採用先進的圖像處理技術,與高精度硬件配置,從系統訊號的獲取、測量、處理,到打印輸出全部實現彩色化、自動化、智能化,其操作簡便、圖像清晰度高、圖文報告打印快捷,加上功能強大的數據庫管理,有助為臨床病理、藥理病理,及所有運用顯微鏡的科技工作者,提供智能化的診斷輔助工具。

以肺癌為例,早期肺癌的典型癥狀是肺部結節,放射科醫生通常要觀察約200至600幅電腦掃描圖像,大概需時30分鐘。至於病理切片影像,1張約1GB至3GB,病理醫生一般亦要在15至30分鐘內,從中找出有價值的訊息。然而若使用視見的人工智能軟件,來分析放射影像或病理影像,則只需1至2分鐘,大幅提高效率,減輕醫生部分工作量和壓力。

肺癌早期CT篩查

在臨床上,早發現早治療是減少肺癌死亡率的關鍵。早期肺癌篩查,即肺部小結節檢測,對於發現早期肺癌,及時介入治療,提高肺癌患者存活率,同時可降低治療費用,減輕病人痛苦。

視見醫療產品經理Efstratios Tsougenis指出,肺部結節的尺寸小、對比度低、形狀異質化高,醫生通常需要人手閱讀病人大量的CT圖像,來檢查肺部是否存在結節,相當耗時。而視見醫療的AI放射影像輔助診斷系統中,用於分析肺部影像有沒有肺癌的「肺小結節檢測和識別系統」,可透過深度學習技術,讓系統自動對低劑量CT放射影像進行分析檢測,處理時間不到1分鐘,大大減輕醫生重複性的工作負擔。

「就肺小結節檢測和識別來說,我們的準繩度可達90%。當然,與資深放射醫生相比可能有所不足,但勝在處理時間短,加上具備深度學習技術,即數據庫累積的病例愈多,我們的檢測結果便會愈漸精準。畢竟此方案的目的,是盼能藉人工智能醫療影像分析技術,解決醫生人才短缺,以及醫療資源分配不均衡等問題。醫生長時間診症未免容易出現紕漏,若先由系統快速檢測,再將有疑問的個案轉交醫生詳細診斷,則可有效提高效率和減少失誤。」Tsougenis透露,視見醫療目前已與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廣州中山大學腫瘤醫院、香港威爾斯親王醫院等結為合作夥伴,另最近更推出TCT宮頸癌人工智能篩查系統。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