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科技]
香港標誌性的基建的代表作之一青馬大橋,直接通往香港國際機場之青嶼幹線顯要部分。大橋最高點長期處於高濕度狀況,主纜索表面容易生鏽。經過廿多年日曬雨淋後,妥善的維修保養是當務之急。本地科企SustainE的智能除濕方案,以物聯網原理監控及維持鞍座在最佳濕度,減低人手維修風險及成本。
跨越馬灣海峽連接青衣和馬灣的青馬大橋,主跨長1377米,連引道全長2160米,是行車鐵路雙用懸索吊橋。自1997年正式啟用通車後,這座行車及鐵路雙用吊橋,裝有溫度儀、風速儀、GPS定位多個監察系統,蒐集實時數據作預防性分析。由於大橋屬臨海建築物,預防鏽蝕是一重大課題。2017年曾要重新為纜索髹油,是當時最大型的維修。
根據路政署資料,大橋主要的地基是橋塔地基及固定主纜的沉重錨碇,橋塔高206米,相比港島商業區的商廈如180米高的匯豐銀行總行更高。橋塔是用滑模建造法建造,當橋塔建成後,以起重機將重型的鋼鞍座吊至塔頂合適位置。由於大橋最高點鞍座上的主纜會因為受力及轉向,並非如主纜其他地方以包纏鋼絲作為最外層保護。沒有外層的保護,接觸空氣中的水份機會較多,致令主纜外層鏽蝕風險大增。經過多年熱脹冷縮以及風吹雨打,大橋不同部分都或多或少出現損耗情況,亟需維修保養。
大橋最高點鞍座易出現鏽蝕
青馬大橋上有四個鞍座,現時大橋的管理、營運及保養服務由交通基建管理合約有限公司負責,交通基建管理合約有限公司董事及總經理張富枝表示,過往需要進行維修時,都要委派員工爬上橋塔頂檢查及進行防鏽工作。然而維修通道狹窄,而且在高空進行檢修工作亦具安全風險。香港科技園公司科企恒澤節能有限公司(SustainE)提供智能除濕方案,設計適用於極端環境下使用,預計承受青馬大橋頂部的條件而有效運作。運用可程式邏輯控制器(PLC) 精確動態控制相對濕度水平,以傳感器檢測鞍座的濕度與溫度,系統因應濕度調節,維持內部的濕度。配合物聯網IoT 系統,令工作人員在遠端監控介面,監控即時數據以存取系統狀態和效能指標,遙距監測及控制鞍座橋的空氣濕度及溫度。確保鞍座的理想濕度在百分之六十或以下,便可減少鏽蝕情況出現。
交通基建管理合約有限公司董事及總經理張富枝指出,雖然現時已應用智能除濕方案,但仍然委派人手進行維修,不過現時已可大大縮短維修所需時間。他預計整合物聯網功能蒐集的氣候數據,除了對除濕系統的精確控制外,更可善用數據制定維修方案。恒澤節能有限公司總監董少樂博士表示工程師鑽研空調方案,過往有生產熱泵及HVAC產品。過往除濕方案應用在室內游泳池及體育設施內,其熱回收室內泳池熱泵配備逆循環技術,於冬季可節省能源成本超過六成,曾在「日內瓦國際發明展」獲獎,現時將技術延展至大學實驗室及青馬大橋之用。董少樂博士表示,現時約有10人的科研團隊在香港,生產基地設於佛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