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嘉年華2025
Slide
Web3Festival2025
previous arrow
next arrow

FinTech| 金融創新| Web3生態持續發酵 虛擬資產爆發在即

阿里雲智能港澳地區及菲律賓總經理劉彬星
阿里雲智能港澳地區及菲律賓總經理劉彬星:阿里雲的技術平台和工具,能夠在元宇宙、遊戲和社交媒體等領域開發應用。

[金融創新]

政府表明發展「虛擬資產」(VA)市場,其中Web3和「分散式分類帳」(DLT)技術,政府發展虛擬資產政策宣言後,Web3發展更一日千里。

Web3是金融和商業的發展趨勢,虛擬資產市場發行類似「非同質化代幣」(NFT)、元宇宙,以至貿易採用的DLT,去中心化金融(DeFi),以應用在交易、借貸、保險、期權、支付等領域。

Web3,或者說Web 3.0互聯網技術的第三代,,Web 1.0集中在發佈靜態內容;主要是文本以及圖像提供資訊,Web 2.0內容具有互動性平台,屬於中心化服務,當時數據不屬於個人所有,而Web3的數據卻改由平台與用戶共同擁有,產生了意想不到的後果。

加密貨幣Web3濫觴

Web3不等如是虛擬貨幣,不過虛擬貨幣的確是為Web3打下運作基礎。虛擬貨幣的「去中心化網絡」機制,協定內加入的「激勵」機制,並以「可公開參與」(Permissionless)網絡和加密運算,加入信任和追溯能力、不可纂改和透明度,加密貨幣具交易中介和儲存價值,供應受到約制,形成自我運作的機制,虛擬貨幣時代亦自此遍地開花。

Web3是在上一代互聯網加上性能,實現類似NFT,透過代幣交易資產的存取權,具備流動性,打破了Web 2.0,中央化平台壟斷擁有權的情況,數據用戶自行掌握。Web3包括了嶄新技術平台,一系列工具確保合規和保安,亦涉及「去中心化自治組織」(DAO)參與,共同治理開源的基礎施設,DAO將管治流程,寫入智能合約代碼,區塊鏈上執行的自治社區。

Web3屬於嶄新的領域,今年財政預算案預留5000萬元,加速Web3生態圈。本港亦擬發出虛擬資產牌照,數碼港亦成立「Web3 Hub@Cyberport」,Web3基建生態亦發展得如火如荼。

Web3可追溯至90年代「密碼朋克」(Cypherpunk)網上社區,當時有一群關注個人隱私、自由和開放的技術人員,反對中央掌控和濫用個人數據,不少加密技術紛紛開源,後來不少技術應用在虛擬貨幣,再蛻變為Web3技術平台,此後有關的開源社區有如雨後春筍。

開源社區Web3骨幹

最近三家Web3初創,包括Flomesh、Starnet和HardenedVault在港成立「Web3基礎設施基金會」(Web3 Infrastructure Foundation,W3IF),以降低Web3技術門檻,研究一代針對Web3數據中心的設計。

另外,阿里雲亦宣佈推出多項Web3安全工具,又與Blockchain Academy和 NodeReal合作,構建香港Web3生態,其中包括多項合規工具,開發Web3金融產品。

上述工具包括Web3私鑰管理、風險評估、交易審查、合規和用戶認證,例如是多方安全運算(MPC)、身份驗證(KYC)、反洗錢(AML)等,以助Web3開發人員保護數據。

阿里雲的MPC技術和私鑰管理,防範私鑰被盜竊,AML有助履行反洗錢合規要求,加強風險管理;KYC用於身份驗證,整合阿里雲及「安全鷺」(Safeheron)和「慢霧」(SlowMist)等web3保安。

SlowMist是專注於區塊鏈生態安全,產品包括AML、加密貨幣追蹤 (MistTrack)、假充值漏洞掃描、漏洞監測、遭入侵黑檔案、智能合約防火牆等,為阿里雲的合作夥伴。

阿里雲港澳及菲律賓總經理劉彬星指:「Web3處發展初期,已展示優厚潛力,尤其在香港政府支持下,相關技術可望迅速發展。阿里雲的平台和工具,可在元宇宙、遊戲和社交媒體等領域開發應用。」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