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
Slide
Slide
Hitachi_AI_HCI
Hitachi_HCI
HCI
previous arrow
next arrow

AI · 41

AI2041
(圖左)李開復新書《AI 2041》,與Google舊同事(圖右)陳楸帆合著,陳楸帆離開Google後成為科幻小說家,多次獲銀河獎,書結尾亦有對2041年AI多項預測,本書獲《三體》的劉慈欣推薦。

電腦J手記

香港科技界很難沒聽過李開復的大名,他曾出任蘋果、Google、Microsoft高層,深度參與產品開發,目前創辦天使投資公司「創新工場」(Sinovation),投資在人工智能(AI)初創。

李開復之所以獲多家世界級科企重用,原因之一是學術履歷,幾乎無可挑剔,先以最高榮譽從哥倫比亞大學畢業,然後進入全球電腦科學最頂尖的卡內基.美隆大學(Carnegie Mellon)攻讀博士。

李開復素有「人工智能界先知」的稱號、社交平台擁有五千萬追隨者,投資無寶不落;中國約有18家AI的獨角獸,「創新工場」投資其中7家,最近曾在香港科學園,與園區內初創Insilico Medicine的創辦人Alex Zhavoronkov同場演講,「創新工場」也投資了Insilico的C輪融資。

李開復曾著有多本AI專注,最近與Google舊同事陳楸帆,以科幻小說加上科技評論,融為一體,出版了新書《AI 2041》,以數字和年份的字型湊合取名,目前正熱賣中。李開復在本書的序言,也敘述了與AI的不解之緣。

序言以《AI的真實故事》,以四十年前李開復申請攻讀Carnegie Mellon博士學位的一段話為開場白,他在1983年申請書自述,何以想投入人工智能,指「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s the elucidation of human learning process, the quantification of human thinking process, the understanding of human behavior, and the understanding of what makes intelligence possible。」

李開復對於AI的期盼,並非馬上就實現。

事實上,幾十年以來,AI影響極其有限,李開復取得博士後,當時無法在學術界發展,只有到矽谷大展拳腳,其實他以AI作為研究題材,有點生不逢時;他更加直言AI「在商業應用方面發展甚微」,「直至過去五年,AI的熱潮才席捲全球」。

1983年,AI正值步入寒冬期,由於60年「專家系統」(Expert System)和「人工神經網絡」(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取得發展,曾一度興起熱潮;日本更投資500億日圓,開展了「第五代電腦」的研究計畫,為未來AI提供開發平台,結果多年投資泡湯,80年代後期終意興闌珊。90年代初,日本陷入迷失十年,經濟一蹶不振,「專家系統」更成為了歷史。

AI的「深度學習」,放棄以Rule-based思考,其實是統計學習、支持向量機及概率圖的算法取得突破,加上浮點運算硬件進步,再形成第三次,也是最大一次AI熱潮。

李開復作為科技企業領袖和投資者,的確有過人眼光。以對研究的不離不棄,不能不佩服以研究mRNA而廣為人識的匈牙利科學家Katalin Karikó,數十年來幾經起伏跌宕,始終堅守信念,終於見證這項科技修成正果,在新冠疫情貢獻了全人類。m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