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J手記
雖然雲運算流行,不少人以為雲運算係平民化運算,人人一部電腦接上電端,公有雲又有Credit(Google比較多,約200美元,AWS則有25美元),馬上可以接觸無限運算資源。
不少人從雲端設定VM,然後開始雲端之旅,甚至變成一門億萬大生意。雲運算上手簡單,又毋須專門器材,一部電腦可設定網站和流動服務,培育大量創新和神話,容器和無伺服器興起,雲運算魅力更大。
近年雲運算以Functions(或者稱為FaaS)影響最大,尤以AWS的Lambda,更可說是開創了無伺服運算。Lambda大大縮短開發時間,完全不須管理基建,不少IoT的功能,其實都建基於Functions,每月Lambda首一百萬次屬於免費,Google則更首二百萬次免費,如果一個Functions每月過百萬次使用,相當已進入了商用。
雲運算的另一發明是物件儲存,AWS開創S3物件儲存,價格便宜,甚至適合長期儲存,AWS甚至開發Athena,直接以SQL語言查詢S3上的數據,可建成數據湖,沙裡淘金。
雲運算也非沒有缺點,首先是客戶眾多,難以服務周到。Google以社區支援為主,不過如果沒人回應,也是閣下自理。AWS建議每月付29美元,或月費3%,以較高者為凖,不過亦非即時有反應,也非確保成功。印象中Microsoft支援服務最靠譜,廿四小時全球工程師支援,直到成功為止,可惜費用不菲。
不少人開發雲應用,總會遇上所謂「Cloud shock」,就是未理解服務收費內容,試用服務一段時間後,收到突如其來巨額賬單。用戶開啟一項服務前,公有雲總有溫馨提示,不過也不是人人看得懂(也不會期望開發人員會懂),收到賬單,為時已晚。
近期流行容器技術為例,公有雲都可建立Kubernetes叢集管理容器,筆者試過一星期竟然花去數百美元,馬上草草中止計畫。
不少人在公有雲上建立報表或作數據視覺化處理,處理器掃描數據成本可能甚高,一般在PC時代長大,利用PC電腦伺服器,以處理器和記憶體可以任用的一代,開發查詢可能不大精簡,每月收到費用,也甚為可觀。
有人形容,公有雲仿如回到主機年代,也不完全沒道理,以月費計算,開發人員須審慎利用每種資源,寫查詢時,也點到即止,否則小數怕長計。
試問人誰無過?公有雲商也知道類似問題,競爭劇烈,結果好像信用卡一樣,有時打電話就可免年費。最近一次收賬單投訴,對方竟答願贈2000美元Credit贊助項目繼續,,一出手竟比財爺還要闊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