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J手記
當香港發明不少手段抗疫之際,世界也進步飛快。香港檢測工作上軌道,已經是一年之後。中國、新加坡、南韓應付疫情其中一個手段,就是大量檢測能力。
新加坡在彭博通訊社發表嘅「新冠病毒疫情應對能力排名榜」(Covid Resilience Ranking),以抗疫手段有效程度和干擾經濟最少來打分計算;新加坡再上升咗3位,全球排名第2。彭博評論新加坡係全球繼新西蘭以後,應對疫情最佳國家地區,以新加坡人口密集,同香港差不多,衛生固然較佳,檢測能力早超越香港。
去年中,新加坡每日已檢測超過40000人。截至今年1月,新加坡已進行600萬次檢測。雖然9月份,香港在中國幫助下進行大規模檢測,近200萬人檢測,相信仍未能達新加坡數字。去年9月新加坡開始利用機械人SwabBot作鼻咽拭子取樣,以減少感染,取樣時舒適程度亦較高。早期香港以深喉唾液檢測,從蒐集採樣,交回樣本都問題叢生,今日鼻咽拭子取樣,似乎成為主流,終於建立充足檢測能力。
疫情事隔一年,香港在榜上升至第9,今次升咗4位。最近嘅污水檢測,與患者所處街區呈陽性樣本配對一樣,證明相當奏效,香港抗疫評分上升,誠屬可喜可賀。
其實,香港學術界對檢測研究亦開始得好早;港大、科大、理工大學都有研究,包括以核酸及蛋白為基礎快速檢測,香港開發檢測就遇到不少問題,上周紅杉資本全球執行合夥人沈南鵬透露,香港理大開發出自動快速多重診斷系統,以自動快速檢測儀和多重微流檢測元件組成,可用於檢測點的基因檢測(Point-of-care genetic testing, POCT),一小時內檢測30-40種病原體,包括COVID-19新冠病毒,礙於香港無高水平無塵室,終於無法量產。2020年2月底,深圳政府保證6月份建成無塵室,無塵建成後,團隊遷往深圳,作投產前期凖備。
本港研發檢測亦有科大溫維佳教授,以及港大團隊,香港唔少先進研究進行後,包括疫苗等均難以在本港投產,終於從領先變落後,甚至選擇北上投產,香港失去一個又一個機會。
將軍澳工業邨嘅數據技術中心剛剛開幕,旁邊又興建先進製造業中心,希望建成之日,香港各項科技投資,可急起直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