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創時代
人工智能(AI)面世後日漸普及化,透過處理數以億計的海量數據,基於統計系統深度學習,分析後作出相應決策。現時人面辨識或聊天機械人(chatbot)已非新事,大數據應用於智能理財的金融科技、疾病診治的醫療科技,重視客戶服務的地產、酒店、航空公司、銀行、交通行業,人工智能的應用日趨成熟,甚至已悄悄地在日常生活體現,智能家居及教育應用更是耳熟能詳。業界或教育界都對人工智能技術趨之若鶩,全球及本地的AI市場出現嚴重的人才荒。近年教育機構積極培訓人才,無論大專院校學位課程,甚至中小學課程。
人工智能應用廣泛五花八門,人才渴市,自然吸引不少學生進修並投身此專業範疇。海外及本地大學開設人工智能相關的學位課程愈來愈多,本地的中小學也早已將AI納入常科教材。學校除了視AI為一門知識學習外,更將有關原理及知識融入現存科目當中。人工智能在教育領域發展蓬勃,大型科技公司早已編寫完整AI課程,技術並非遙不可及,引導本地大專院校相繼推出AI專業課程,回應市場對於AI專才的龐大需求: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大學、香港科技大學及其他院校爭相推出於AI相關的學士學位課程;香港教育大學早前亦獲業界捐助,支持其教學科技中心推行人工智能普及認知教育,引入業界教材配以AI軟硬件教學。
自STEM成為政府教育藍圖後,2016至2017年期間每家小學及中學均得到政府大力資助,協助提升校內STEM教育資源。教育界在過去幾年間將以「STEM」為名的課程、活動、教材如雨後春筍,AI更是STEM課程當中的新貴。HKT Education去年與Find Solution AI Limited推出AI Bilingual及Coding AI課程,教材由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Data-X Lab編寫,初中至高小學生初Halocode,學習AI演算網絡原理。
中小學生體驗AI初接觸
今年「創新科技嘉年華2020」以「攜手共創‧超越所想」,聯同多個活動夥伴在網上,以嘉年華形式多日展示各項創科工作坊和講座,以及本地大學、政府部門及科技企業展示創科成果。香港教育城亦在是次網上嘉年華,邀請福建中學附屬學校資訊科技科陳麒宇老師及英華書院STEM教育委員會副召集人陳汝堅老師,分享學校對於AI教育的成果。英華書院的陳汝堅老師擅長將難明的技術化繁為簡,誘發初中生的學習興趣,他更在課堂向學生教授應用科技時亦需要關注道德議題。
福建中學附屬學校資訊科技科陳麒宇老師及英華書院STEM教育委員會副召集人陳汝堅老師,早前在「創新新技博覽2020」,分享學校對於AI教育的成果。英華書院的陳汝堅老師擅長將難明的技術化繁為簡,誘發初中生的學習興趣,他更在課堂向學生教授應用科技時亦需要關注道德議題。
直資小學福建中學附屬學校以智能家居作為切入點,將複雜的AI理論基礎與生活環環相扣,令小學生更易吸收。在校內設立「人工智能實驗室」(InnoLab), 以智能家居作為定位,簡單初步如小學生進入實驗室後,可以聲控開關電燈或智能窗簾,及後自行發展各種相關小發明。智能家居以住宅為平台,以物聯網(IoT)技術將智能家庭電器裝置的硬件、軟件與雲計算平台建構迷你家居生態圈,即使不在家中也可遠程遙距控制設備,裝置之間會因應擷取用戶的行為數據,透過自我機器學習,提供獨立的個性化服務。
陳老師表示學校將AI及物聯網納入小一至小六課程教材,分為三個階段:初小階段著重運用,小一小二學生可透過Apple Siri或小愛同學裝置嘗試使用各種智能家居設備;下一階段讓小三至小四學生,開始按圖索驥,製作例如供玩具車泊車的智能停車場的AI及IoT相關的製成品;高小學生則基於已有簡單編程基礎,配以硬件再進一步自行創造AI產品。小學生具備基本的AI知識,更不時有小發明出現,例如關心疫情期間可應用的「智能口罩提醒器」,當鏡頭以人面辨識功能,發現鏡頭內的人物沒有配戴口罩便會作出提醒,過往亦有學生曾經以長者為目標對象設計「智能藥箱」。
AI科技不再是晦澀難明的高深技術,互聯網與科技幫助學與教。研究人工智能多年的專家李開復在其2019年的「李開復AI新世界趨勢論壇」曾表示,「AI門檻在快速降低,頂級的AI科學家我們已經不需要了,我們只要AI工程師就好。」人工智能已是學生都能掌握的開發應用,相信未來有更多貼地的產品及解決方案將會應運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