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科技
新冠肺炎疫情在亞太區漸趨緩和,創科投資出現復甦及反彈跡象。畢馬威分析顯示,亞太區風險投資於今年第三季回升,醫藥科技及教育科技成追捧對象,中國市場表現強勁。
畢馬威中國新經濟市場及生命科學主管合伙人朱雅儀在「數碼港創業投資論壇」上介紹該公司第三季《風投脈搏》報告,探討科技創投趨勢、機遇及挑戰。
她表示,經歷了兩個表現疲弱的季度後,亞太區風險投資於今年第三季出現反彈,投資數量由第二季的1,207宗上升到1,285宗,投資總額則由172億美元增加至211億美元。靈活變通、適應「新常態」的初創企業尤其受投資者青睞,醫藥科技及教育科技成為了投資熱點。
創投投資者繼續投向晚期初創,兩項最大的投資項目分别是總部位於上海的汽車公司威馬以及總部位於印度的互聯網零售商Flipkart,金額分別是15億美元及13億美元。
中港市場增長強勁
第三季的投資主要投向中國內地市場,在該季度亞太區規模最大的投資中,其中八宗來自中國,涵蓋汽車公司、互聯網零售、醫藥科技、教育科技及網上雜貨等。投資在數碼𨍭型公司的活動熾烈,惟早期丶尚未有業績的新經濟公司受到估值大幅下行的壓力。
中國與美國的角力令部分中國企業重新審視在融資、首次公開招股(IPO)及資產策略的取向。在IPO方面,中國企業開始將上市目標從美國轉向較為接近中國的公開市場,包括香港交易所。
香港交易所於2018年引入上市新規,允許新經濟公司來港上市。她指出,香港的上市制度提供一個利好環境,推動該等公司融資。今年首9個月,香港IPO融資總額達215.2億港元,主要來自資訊科技、媒體及電訊、醫療保健及生命科學,以及消費品市場,融資總額的67%涉及新經濟公司。
投資持續審慎
未來3至12個月,新冠肺炎預料仍會影響投資者的情緒,他們會持續審慎,那些能應對商業及消費者需求的數碼方案、軟件即服務(SaaS)公司將較傳統公司受投資者歡迎。
亞太區的風險投資活動在未來仍活躍,除了醫藥科技及教育科技外,電子商務、人工智能、汽車技術、數碼𨍭型及中小企融資的金融科技也是投資對象。新冠肺炎開創投資機會,贏家或輸家取決於如何有效地滲透市場。
區域及本地化投資
由於中美角力,亞太區尤其中國市場將趨向區域化及本地化投資,初創或新經濟公司應把握本土市場機遇,包括技術及人才,從而茁壯成長。
風險投資公司約一半的資金來自機構投資者,數碼𨍭型年代,若該等公司能應對宏觀市場丶客戶需求,甚至改變其商業模式,將吸引更多投資。
新成立的風險投資公司所設立的私募基金,由於缺乏經營業績,在吸引投資者方面會較為困難。她説疫情下該等基金均獲投資者投資,預料可推動未來數個季度的投資活動。
她對未來的風險投資活動持正面看法,相信初創企業、投資者及相關人士均能走出疫情陰䔆,並會日益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