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J手記
螞蟻上市,「金服」變「中伏」,可見到中國金融監管仍處於發展期,股市亦必須衡量政治風險。螞蟻集團與中國監管周旋,已經不是第一日,從債務證券化以至與銀行合作,賺取「技術服服費」,螞蟻的收入主要是從佣金,不是從息差收入,佔去中國高達15%的消費金融業務,而在企業微貸市場也佔去5%,去年,小微經營者信貸餘額達4000億元人民幣。
螞蟻通過阿里巴巴的關係,為消費提供信貸,可說自然而然。螞蟻也手持大量數據,從支付寶交易甚至可知道商家的現金流和經營,擁有多個數據點,以釐定風險息率,而大型銀行反而無法獲得小微企的徵信數據,加上螞蟻分析工具先進,惟有靠螞蟻「介紹」生意。中國各家商號已各發展電子錢包,以蒐集徵信數據,內地手機錢包之多,眼花瞭亂。不過線下支付,仍以兩大龍頭支付為主。
中國人民銀行推出國家數字貨幣DCEP,理論上係統一咗電子錢包,支付寶和微訊支付收取0.6%手續費,DCEP則免費轉賬,理論上商家會傾向於DCEP收款,商家可能只貼DCEP二維碼。雖然支付非螞蟻主要收入,但係數據無價,以後只得靠「餘額寶」及「花唄」(消費金融),才能取得數據,消費者數據點大減。
螞蟻取得成功,好大程度內地消費金融及小企業徵信發展較慢,流動互聯網又帶來無現金交易,為蒐集數據帶來機遇。中國金融科技發展速度,比國內金融監管發展要快,官方無法接受螞蟻上市後,對傳統金融帶來衝擊。DCEP推出,理論上令支付市場重組,日後金融服務估值亦受影響。
從今次暫緩,可見中國官僚系統對於金融創新及監管,正處於兩難。螞蟻再壯大落去,隨時令金融版圖大變動。螞蟻以上市價計(3130億美元),市值係所有銀行股之冠,高過摩根大通,中國政府日後即使收購渠,亦不容易。
上星期投資推廣處合作「金融科技周」,顯示港府正就有關本港金融業數碼化及虛擬資產監管,甚至央行貨幣發展。因為全球央行放水,採取極度寬鬆貨幣政府,後果難以估計,系統性風險增加,貨幣市場不穩定,信貸質素變壞,則更不在話下。
不過螞蟻上市,則驗證「數據係新石油」,集資額超越沙特阿美。內地金融科技發展快,而本港則剛剛相反;中小企徵信數據依然不足,銀行無法提供充足融資。
今年金融科技周金管局余偉文打響頭炮,宣佈正探討一項新數據策略,研究建立名為「商業數據通」金融基建,銀行與商業數據源之間的數據流動更安全有效,提升香港的普及金融,解決長久以來中小企融資困難問題。本港個人徵信以環聯(TransUnion)信貸評份為主,商業信貸則缺乏業內系統分析,「商業數據通」可填補真空。上述信貸評分模型亦可配合AI,加快中小企業貸款審批,金管局委託應科院,研究AI應用在中小企業貸款申請。
金管局副總裁阮國恒亦公佈會就監管科技(RegTech)推出白皮書,涉及3個主要部分及5大範疇,至少3成銀行已採用一種以上監管科技。而香港監管科技協會表示,過去5年監管科技公司增加10倍,金管局亦設立RegTech人才中心及推出相關指數等。
以上有助本港金融企業信貸健康發展,不過相比螞蟻擁有數據量及分析工具,可能係小巫見大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