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
Slide
Slide
Hitachi_AI_HCI
Hitachi_HCI
HCI
previous arrow
next arrow

偵察心臟病睡眠窒息 華米再推RISC-V芯片

[新科技速遞]

華米 Huami
華米首屆創新大會「AI to Decode Future」發佈醫療大數據和人工智能解決方案。邀請「多媒體計算之父」拉米什、傑恩 (Ramesh Jain) 擔任華米人工智能研究院首席技術顧問。

新科技速遞

華米科技是小米生態圈內,開發穿戴式設備的夥伴,以代工小米手環及Amazfit運動手表,廣為消費者所熟悉。

2018年2月華米已赴美上市,Amazfit變為全球排名第5位穿戴式設備品牌,頻傳與小米的合作關係,已漸行漸遠。華米舉辦首屆創新大會「AI to Decode Future」,發佈了RISC-V處理器「黃山2號」,檢測心臟和睡眠窒息症(Sleep Apnea),有更大進步。

突發心臟病全無病徵,可突然死亡,潛伏期不易察覺,死亡率高達3成。近年不少慢性病,包括高血壓和糖尿病,均與睡眠窒息有關;以往測試是否患有睡眠窒息,要往睡眠實驗室,十分不便。「黃山2號」正好針對以上問題。

RISC-V穿戴式設備

華米「黃山2號」作為非入侵檢測,隨著人口老年化,有龐大需求。「黃山2號」是RISC-V處理器,RISC-V可提高運算效率,同時降低功耗,適合用於穿戴式設備,直接於芯片內加入專用指令集,運算效率更高有助提高精凖性。華米也是RISC-V基金會白金會員。

2018年,華米推出首枚RISC-V「黃山1號」(MHS001),應用在Amazfit米動健康手環上,已具備心臟生物特徵識別引擎、ECG、ECG Pro、心律異常監測。上周,華米的RISC-V架構「黃山2號」(MHS002);針對心率數據,心房顫動識別速度,又比「黃山1號」快了7倍,比以軟件運算的穿戴式速度,快出26倍。

「黃山2號」功耗下降50%,耗電低,可長時間監測。「黃山2號」今年最後一季量產,穿戴設備則2021年上半年推出。 

傳感器5生物引擎

華米宣佈第二代PPG生物追蹤光學傳感器BioTracker 2,開始支援血氧檢測。

BioTracker為華米研發的PPG生物追蹤光學傳感器,與上一代產品相比, BioTracker 2支持5種生物數據引擎 (RealBeats、OxygenBeats、SomnusCare、ExerSense和huami-PAI),包括多項性能:

  • RealBeats 2的ECG心電圖的精凖度達到了94.76%,針對心率的監測,可消除運動時對心率信號噪聲的干擾,而心房顫動(Atrial fibrillation)監測能力,夜晚和白天分別比上一代高出1.87倍和6.64倍,心房顫動為臨床上最常見的心律不正。此外,RealBeats以大數據模型可甄別出「折返性心動過速」(AVNRT)和「室上性頻發早搏」(Frequent PVC);心律不整的成因,可能是心臟負荷,或自律神經失調,數據可預警突發性心臟病。
  • OxygenBeats血氧數據人工智能引擎的凖確率,更達100%;與專業血氧儀檢測結果,平均誤差只有1.67%,精凖度超越大多數腕部可穿戴設備的血氧檢測。國內鍾南山院士醫學團隊採用OxygenBeats 追蹤新冠肺炎患者康復;預計支援OxygenBeats的手表將今年(2020年)第三季推出。  
  • SomnusCare檢測的睡眠數據,精度超過80%,檢測長於25分鐘的午睡的凖確度近100%,可判斷是否患上了睡眠窒息症,華米通過結合SomnusCare和OxygenBeats血氧引擎,從睡眠狀態和血氧飽和,識別睡眠窒息症。  
  • ExerSense為基於運動大數據的人體活動模式識別引擎,實時匹配運動模型,判斷用戶正進行的運動。ExerSense自動識別19項運動模式;包括健步走、跑步、騎行、游泳,無需人手操作。  
  • huami-PAI則基於用戶心率數據,結合每日的活動及生理數據,轉化為PAI(Personal Activity Intelligence)數值;針對不同年齡、性別、靜息心率等數據,計算個人化健康評估。huami-PAI乃基於HUNT Fitness研究,可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該項研究由挪威科技大學醫學院Ulrik Wisloff教授主導,歷時超過35年,涉及超過230,000名參與者。

2020年上半年,華米建立三個聯合實驗室;鍾南山院士團隊腕部智能可穿戴聯合實驗室;中國田徑協會的田徑運動聯合實驗室;中科大先進技術研究院的腦機智能聯合實驗室。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