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
Slide
Slide
Hitachi_AI_HCI
Hitachi_HCI
HCI
previous arrow
next arrow

科技園舉辦人工智能展覽助落地方案開拓市場

香港科技園公司行政總裁黃克強宣佈成立 AI Plug@HKSTP 及擴展「機械人技術促進中心」為RCC2.0。

AI Plug@HKSTP 及 RCC2.0 推進AIR發展

上星期,香港科技園公司舉辦了以人工智能(AI)為主題的展覽「AI+U人工智能探索體驗展」,首次齊集超過70家公司,展出多項已落地應用的AI方案。科技園亦推出兩個新項目,由基建、培訓,以至業務配對等,進一步支持AI及機械人技術 (Robotics)的應用。

不少人認為AI的出現,跟以往電力一樣,會影響所有不同行業,因此業界有這樣的講法,就是AI不獨立存在,而是一個重要技術,可助不同行業改善效率,甚至產生新的行業景用場景;AI+U就是針對不同行業要求,以結合AI和最終用戶。

但不少行業仍不太熟悉如何應用AI,「AI+U人工智能探索體驗展」則向業界展示多種實際應用;進一步介紹AI在香港的最新發展。

科技園同時宣布成立全新的AI Plug@HKSTP,向初創和業界提供AI支援,促進AI知識的轉移。此外,透過進一步擴展「機械人技術促進中心」(RCC)的規模,科技園將為香港機械人技術發展,提供更全面支援。兩個新項目將在科學園設立,支援香港AI及機械人技術 (AIR) 社群。

展覽同場舉辦活動「Chatbot 百萬富翁挑戰賽」。Emos Technologies的聊天機械人最快捷準確回答一系列問題,擊敗另外五間公司勝出比賽。

AI Plug@HKSTP為AI發展提供全面支援

科技園AI Plug@HKSTP包括了四項措施;A.I. Academy、Tech Shop、企業創新及人工智能基礎設施,為企業提供基建及技術支援服務,縮短企業產品開發週期,提供研發的硬件設備、AI培訓及業務配對。

香港科技園公司物料與精密工程群組/機械人技術平台副總監霍露明博士說,A.I. Academy集中在培訓方面,特別集中向行業的管理層,介紹AI各行業的應用。另外,亦為學生提供課程,培養對AI興趣。A.I. Academy會跟外間的培訓機構合作,探討不同範疇的AI課程,其中包括收費或免費的培訓。

開發AI的過程之中,涉及不同技術和服務供應商;例如絕大部分AI的模型,都須利用雲平台的算力,通過雲運算訓練模型後,部署應用到不同場景。初創利用雲服務訓練時,不時會遇上技術困難,又求教無門。AI Plug@HKSTP的Tech Shop會邀請不同服務供應商進行協作,輪流在Tech Shop內向初創提供有關AI相關技術的諮詢服務,有如「技術診所」,支援園區公司解決開發難題。

「企業創新」則針對企業開發新業務的需要,在科學園內設短期的逗留空間,有如聯合「戰略室」(War Room)一樣,邀請有意利用AI的企業,可與園區內初創對接,於共同空間內策劃合作項目,加快AI創新方案落實的速度和成功率。

「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則為AI項目減省研發開支,即使初創有了項目需求,訓練AI模型的算力,所費不菲,而模型亦要重覆多次訓練,才會準確。園區已有超過100家初創從事AI;霍露明說,希望可集合園區企業的集體需求,向服務供應商爭取更好的價錢,以減低研發的開支。

科學園RCC升級至2.0

科學園擴展「機械人技術促進中心」(Robotics Catalysing Centre, RCC),主要包括園區內「共享製造實驗室」的FlexLab,提供設備供機械人技術項目進行概念驗證和運行測試。目前,RCC佔地約4,000平方呎,已安裝好各種設施:從三相電供應、壓縮設備、透風、來去水,到各種測試儀器均已齊備;基本上,創科企業可馬上做概念驗證、原型設計及開發產品。上述RCC 1.0的使用率已達飽和,為了進一步支援機械人技術的社群,RCC將會擴大4倍,擴建後的RCC 2.0佔地將超過20,000平方呎。

政府已建議在科學園建立兩個創新的平台;其中之一即為針對AI及機械人技術的「AIR@InnoHK」,以引進海內外的科研機構及尖端院校,與本港同業共同研發。霍露明說,擴建RCC亦有助迎接「AIR@InnoHK」對實驗室的龐大需求。

不少外國科研企業及院校來港,製作機械人須「製作原型」(Prototyping),科學園內一向已有3D打印,不過目前只製作塑膠樣本,RCC 2.0則涵蓋金屬和其他物料,亦會建立Fab Lab,提供電子電路板加工等的一條龍服務。

香港科技園公司行政總裁黃克強表示:「較早前,中文大學與三間海外大學簽署協議,計劃透過政府的AIR@InnoHK平台,於科學園內成立『醫療機械人創新技術中心』,團隊亦有機會從RCC 2.0先進設施受惠。」

AI+U應用多個場景

「AI+U人工智能探索體驗展」有不少從科學園研發、應用到不同層面的視覺運算技術,充分顯示出AI技術,落地在多種行業;包括醫療、零售、製造業等。

從中文大學累積25年研究成果的視見醫療科技(Imsight Medical Technology),於2017年加入香港科技園公司的「創業培育計劃」,已被公認為全球研究醫療視像輔助診斷的先驅,其技術可應用在放射學、病理學、甚至放射醫療等,曾多次在世界大獎奪冠,診斷準確率極高,能夠作為醫生的「第二對眼睛」,協助醫生快速篩查X光和電腦掃描。

視見醫療科技技術總監Tsougenis Efstratios:AI可幫助放射科、病理學、甚至放射醫療作更準確診斷和治療,造福病人。

以往,肺癌和肝癌病人要取得組織作「活檢」(Biopsy),送到實驗室檢查癌細胞作病理確診,十多日才有結果。視見醫療科技以AI視覺運算,將處理時間減至一小時以下,大大縮短活檢化驗時間。

視見醫療科技亦可助醫生準確知道病變位置,應用於診斷治療肝癌。近期該公司與藥廠合作,顯影劑可更清晰指示肝癌位置,令放射醫療更準確;視見醫療科技的技術應用範圍從肺結核、肺癌、肝癌,甚至正發展至前列腺癌,亦正為國內和香港醫院,提供醫療影像輔助診斷技術。

Dayta AI行政總裁屠厚鈞:Dayta AI的創新方案已獲得Moët Hennessy用於品酒會上的反應,判斷客人偏好,以便作針對性宣傳。

另一家進駐了「香港人工智能實驗室」的科學園初創Dayta AI,以AI視覺運算解決零售業的多個痛點。首席數據科學家何鎮庭說,Dayta AI開發了利用鏡頭為商場或店舖分析客戶與產品互動的情況,例如停留觀賞的時間,甚至可製作「熱圖」(Heat Map),分析人流走向和駐足情況,以助商家部署貨架和宣傳策略,Dayta AI行政總裁屠厚鈞說,Dayta AI的創新方案已獲得Moët Hennessy用於分析品酒會的反應。

以往,零售業利用手機訊號等製作「熱圖」,除了準確度有限以外,也難以知道顧客性別等資料,視覺運算則有如真人點算一樣,就對零售特別有幫助。

Dayta AI財務總監朱軒正說,Dayta AI亦開發軟件方案,利用普通鏡頭,安裝在櫥窗或貨架上,就可進行眼球追蹤,統計客戶視線的停留位置、移動模式等。以往,不少眼球追蹤方案,要用上兩支或以上鏡頭,Dayta AI則只以一支鏡頭,亦能提供相同效果,大大減輕了設立成本。

MotherApp業務發展副總裁周厚文:以普通鏡頭拍攝的影片,毋須使用大量感應器,便可以AI深度學習建立智能生產系統。

另一家園區初創MotherApp,則利用視覺運算作生產線管理和優化。業務發展副總裁周厚文稱MotherApp可從一般鏡頭拍攝的影片,以AI深度學習建立智能生產系統;從生產線影像分析,找出生產流程的瓶頸,例如裝配電子設備的流水作業線,若果速度不配合,便會影響其他生產線,而分析瓶頸則可達致各生產線更流暢裝配。

MotherApp毋須安裝感應器,就可找出生產各項問題。以製衣業的生產線為例,MotherApp可從影像的深度分析,知道裁床機停頓原因,並可即時發出警示,從而減少機器停頓所導致的生產損失。

從上述應用,可見AI在多個場景可充份落地應用。「AI+U人工智能探索體驗展」亦有多家AI設備和服務供應商,包括著名的語音專家科大訊飛、供應感應和訊號處理硬件的Arrow Electronics、提供惠普AI算力的華為雲等參加。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