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企業愈來愈依賴系統運作,如何減少系統停頓時間,減少意外資料損失,利用備份資料,作業務分析用途,發揮數據的最大價值,以雲服務降低備份成本,增高可用性,成為數據保護發展方向。
目前,企業的主流是採用混合雲,或者稱為混合IT(Hybrid IT),改善IT運作;主要運算仍然以內部基建運作,並以公有雲作遠端備份,甚至是容災(Disaster Recovery),內部系統出現意外,可暫借公有雲運作。不少機構也以公有雲取代磁帶,作為長期的歸檔(Archive)用途。
傳統備份最大缺點,一為整合困難,恢復數據又甚為費時。傳統數據保護方案設計之時,完全沒有考慮如何整給公有雲,一般只是通過「冗餘刪除」(Deduplication)技術,加速複製備份至公有雲。
備份系統又要支援歸檔,以減少正常系統負荷,符合法規遵從對資料保留期限的要求。以往歸檔以磁帶備份,運送異地儲存。近年,以公有雲取代磁帶興起,特別是以物件儲存系統,類似AWS的S3,管理非結構資料,亦可儲存至低價的Glacier歸檔層,進一步節省成本。
但以公有雲作數據保護,還有不少難題;以「冗餘刪除」為例,就是以一個備份作基線,其他版本則只儲存新增或改變的數據,以減少傳輸和空間,過程有如為數據「脫水」(Dehydration)。一旦要從遠端恢復,又要經「數據重建」(Rehydration),往往長時間才完成重組,代價就是更長的RTO(Recovery Time Objective)。
縮短脫水後重建
解決Rehydration,答案是高速的運算能力。Rubrik是近期冒起迅速的數據保護方案,優點就是簡化備份和歸檔的部署;設定備份、歸檔、搜尋、恢復功能,集中在同一設備自動完成。Rubrik也深度整合了快閃記憶(Flash Memory),解決了搜尋和數據重建的難題。
Rubrik香港及台灣業務總監吳圳說,所有備份數據,無論是儲存在任何位置,毋論數據位於數據中心,或者上載至公有雲,Rubrik全均建立索引(Index);以供日後快速重建或檢索之用。
Rubrik索引技術以快閃記憶優化,可以類似Google檢索介面,搜尋備份歸檔內容,不論數據存於任何位置和存檔時間,都可極速搜尋,Rubrik甚至有預測功能,猜測用戶想找內容。不少企業舊系統退役後,系統資料仍須保留以供檢索之用,但又不想繼續支付退役系統的授權;具檢索能力的歸檔,可繼續翻查已歸檔的數據,又省下大量授權費用。
Rubrik也可直接檢索公有雲備份,並作個別還原;亦可作快速的「數據重建」,大大減少恢復數據的時間,從雲端下載數據,即使以TB計備份,實際下載量亦只須數百MB。吳圳說,上述功能聽來匪夷所思,實際上是全域索引(Global Indexing)功能的結果。
「許多備份雲端的方案,只還原其中一個檔案,先要下載整個備份。Rubrik只從從索引搜尋,再下載想要的資料。」吳圳解釋:「Rubrik以最快速NoSQL引擎;經優化從快閃檢索,減少檢索資料和數據重建的時間。」
Rubrik巧妙利用了Web-Scale架構,解決了系統擴充能力和硬件故障。Rubrik設備可自動擴充,儲存和運算能力,隨節點數量線性增長,不影響檢索和重建能力,而且利用Erasure coding算法,數據同一時間,寫入多個硬盤,解決了硬盤擴充和故障,更換硬盤後短時間就可重組。
深度整合物件儲存
Rubrik設計理念是以最簡單的架構,提供備份、數據保護、歸檔、檢索、分析多種用途,化零為整,再充份發揮公有雲的優勢。Rubrik兼容公有雲制式,包括全球最多採用的物件儲存S3,適合非結構性數據,成本低並具擴充能力,也更安全。除了AWS,全球多個公有雲都支援S3,包括多種可部署內部的物件儲存系統,包括Cleversafe、Cloudian、Scality等。
Rubrik甚至可即時恢復,以備份供分析用途。吳圳說,業務數碼化轉型後,系統停頓時間所造成損失,難以估計,現代數據保護方案,集中減少恢復系統時間(RTO)和損失資料(RPO)。傳統上,建立即時恢復系統,只有通過儲存系統,以複製技術(Replication)建立容災,近期則通過虛擬平台,類似EMC的RecoverPoint、Double-Take、或者是近年興起大熱的Zerto實現。
Rubrik則同時提供近端的「即時恢復」(Instant Recovery)功能,從Rubrik系統備份,馬上恢復關鍵任務的系統運作,亦可挎貝(Clone)可分析和試測。Rubrik保護實體和虛擬平台,甚至是AIX和Solaris系統,可同時保護數以千計VM,也可保護雲原生應用,設定不同SLA,一旦出現意外,選擇以不同公有雲,或以直接以內部資源恢復運作。
「傳統以軟件部署的備份方案,必須個別設定,缺乏擴充能力; Rubrik則可為上千VM同時提供備份,設定則化繁為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