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澳跨灣大橋](https://www.it-square.hk/wp-content/uploads/2025/02/CRNEC.webp)
[自主科技] [高強鋼應用]
將軍澳跨灣大橋項目登上英國結構工程師學會(IStructE)月刊封面,作為全球首個利用S690高強鋼興建的工程項目,揚威海外,並引起工程界關注。有本地學者表示,當全球認識高強鋼優勢,應用範圍擴展至其他用途,高強鋼終會成為本港出口的生力軍。
將軍澳跨灣大橋全長1.8公里,連接調景嶺、將軍澳和康城,是全港首條集行車道、行人路和單車徑於一身大橋,長214米雙拱鋼橋也是全球首條S690超高強鋼應用在建設橋樑。
冶金科學和鋼鐵工藝進步,S690應用在大型建築,鑑於強度與重量的優勢,減少了耗用鋼材和支撐結構承重負荷,降低建築成本和碳排放。以往S690鋼材只用在生產起重設備和風力發電塔等,香港首次用於建設橋樑和多層建築結構,以減少重量和焊接點、變成預製組件運輸,改善現場施工安全。
大學學術研究發展居功至偉
本港學術研究對應用S690應用居功至偉,香港理工大學的國家鋼結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CNERC)香港分中心研究多年,確保高強鋼材發揮出最佳性能。
CNERC香港分中心主任鍾國輝教授說,CNERC從2015年開始推廣S690應用在建築;從提高業界認識、累積數據,開發業界設計凖則,與鋼鐵廠合作為高強度鋼材(如S690/Q690鋼)提供技術建議,特別焊接和結構設計。CNERC亦在將軍澳跨灣大橋項目中參與技術諮詢,包括選擇材料、比較結構方案、設計連接及焊接質量控制等。
去年啟用的澳門3.1公里長澳氹四橋,亦使用了中國標準低合金高強度結構鋼Q690-TM鋼生產巨型桁架,Q690為中國國標,廣泛應用於國內建築結構、橋樑、工程機械、車輛,大型場館、起重機吊臂等。
![澳門大橋](https://www.it-square.hk/wp-content/uploads/2025/02/ccnerc.webp)
中港運用高強鋼擁優勢
S690鋼是通過淬火和回火(QT)或熱機械控制(TM)工藝製造,在焊接過程要控制精確,確保機械性能,包括以機器人焊接系統和控制熱輸入量。
歐洲標準結構鋼以S690作標準,本港採用歐盟制式,發展局亦推動S690落地應用,計畫在多項公共工程採用;包括公路隔音屏、體育館和游泳池,目標是為全球作示範,結合本港建築設計大灣區預裝組件潛力,為下一代高強鋼S960應用鋪路,降低成本和走向低碳。
S690可減少耗材,改善結構效率,較現時所普遍採用S335節省鋼材。雖然說S690工藝較複雜,材料成本仍比S335貴,中國生產全球六成鋼材,國產技術的改進,S690成本降至約S355的1.2至1.3倍。而且S690強度高,所需鋼材噸數亦少一半,可節省3至4成鋼材成本。
S690強度幾乎是S355兩倍,減少同等承重使用的鋼材,本身結構輕巧,又減少支撐和橋墩負荷,鋼板薄且結構簡單,可減少S690焊接量,也再降低施工成本。
香港臨近大灣區的生產基地,海運便利,高強鋼結構比較輕,可以預製組件安裝,提高現場施工效率,更加安全。
預料將成出口生力軍
香港和中國利用高強鋼,有先天的優勢,也在全球有示範作用,鍾國輝教授說將軍澳跨灣大橋項目由中國路橋承建,由國際顧問驗收,主體則由上海振華重工製作,負責「無損檢測」(NDT)的人員也具備國際資格,而澳門大橋則由中國土木工程集團承建,同樣是上海振華重工製造,此大橋更完全無需現場焊接。
將軍澳跨灣大橋項目由本港的工程顧問負責諮詢及驗收工作,也使高強鋼落地有關鍵的作用。鍾國輝教授說,香港在高強鋼發展上帶來的國際合作經驗,可作為高強鋼的應用參考,包括美國加州火災之後的重建工程,通過預製組件加快工程進度。香港聯通國際,一直為中國出口預裝組件和結構。他預計,IStructE報導和國際媒體關注,全球認識高強鋼優勢,應用範圍擴展至其他用途,終會成為本港產品和服務出口的生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