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
Slide
Slide
Hitachi_AI_HCI
Hitachi_HCI
HCI
previous arrow
next arrow

醫療創新| 中港推多項臨床社區研究 探索腸道菌群及精凖醫療

香港銀屑病友會主席黎慶坤
香港銀屑病友會主席黎慶坤分享治療經濟,77名銀屑病患者通過益生菌療程,幾乎所有人症狀都有紓緩,甚至是病情反覆的長期病患,銀屑病衍生心血管疾病、焦慮和關節炎等亦有改善。

[醫療創新]

不少研究發現腸道菌群與多種健康問題有關,甚至有專家以為腸道菌群功能之多,甚至已被當成人體內一個器官來研究。

過去十多年,人類對腸道菌群作深入研究,發現腸道菌群多項功能,愈來愈多科研報告指,精神健康問題如抑鬱症及失眠,過敏症狀、哮喘、神經退化疾病如阿茲海默症、免疫系統疾病如銀屑病甚至癌症,都可能與腸道菌群扯上關係。

香港和國內正進行大型人口研究和社區數據調查,透過追蹤生活飲食習慣及腸道生態改變,導致免疫和代謝的變化、及某些疾病病發率的關係,研究透過干預腸道生態達致某種療效。

上星期,多位醫學專家參加香港腸道微生物組學會的國際研討會,不約而同指管理腸道微生態有助預防甚至改善健康。

干預腸道微生態包括以配方益生菌,食療改變腸道菌群、改變生活習慣、移植腸道微生物、服用傳統中草藥。

廣藿香或助腦退化

阿茲海默症的發病原因是大腦有異常蛋白質沉積,造成腦神經元損傷和大腦神經退化,多項研究指腸道菌群失衡可能是誘發阿茲海默症的元凶。美國研究發現改變小鼠腸道微生態,阿茲海默症相關蛋白量隨之改變堆積,啟發創新治療方法發展。

中文大學中醫學院院長林志秀教授指,阿茲海默症與腸道菌群關係密切,最近中大在小鼠實驗證明中草藥廣藿香有助改善與神經退化性疾病相關的腸道微生物群失衡,抑制腦部蛋白組成堆積物,有效緩解病患行為,改善認知記憶和空間的障礙。中大正研究應用廣藿香治療阿茲海默症的可能性。

biomed
泰國的功能醫學專家Pattaralada Rittiwong醫生(中)、香港腸道微生物組學會代表盧景勳醫生(左)及中大生物醫學院副院長徐國榮教授在研究會答問環節討論腸道微生態預防疾病的研究。

病由腸生菌好病除

腸道微生物亦影響情緒,情緒緊張時腸胃亦有反應,反之亦然。人的情緒與腸道有密切的關係。據估計,人類神經遞質物質血清素(Serotonin)九成在腸道產生,約一半多巴胺(Dopamine)也在腸道釋放,而活化副交感神經系統以穩定情緒的γ-胺基丁酸(GABA)亦與腸道有關,某些益生菌生產大量GABA或通過與食物發酵產生GABA,腸道健康如何影響焦慮及抑鬱症亦引起關注。

根據世衛報告,疫情後全球焦慮及抑鬱症病發率上升四分之一。據HKSGM社區研究,睡眠質素較差人士和有抑鬱癥狀人士,普遍也缺乏某些特定菌種。研討會講者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研究員虞炎秋博士指多項臨床和社區研究結果顯示,多項國外研究發現補充益生菌改善抑鬱症及睡眠問題。

香港腸道微生物組學會與溫州醫科大學及麗水市第二人民醫院達成協議,未來一年展開超過500人的臨床研究,探討補充益生菌對患有嚴重抑鬱症及有失眠情況人士療效。

香港腸道微生物組學會代表盧景勳醫生
香港腸道微生物組學會代表盧景勳醫生致歡迎辭時,腸道微生態的重要性在香港逐漸得到認識,然而應用在預防及管理常見健康,卻乏善足陳。學會透過推展研究,推動腸道微生態護理重要性。

腸道壞菌有利促炎因子

中大生物醫學院副院長徐國榮教授指腸道微生物被發現與哮喘及癌症有關。一項研究顯示河源和香港的哮喘病發率相差十倍,反映除了基因,「過度乾淨」和食肉太多,破壞腸道菌群生態有可能導致哮喘病發。最近有研究總結哮喘治療效果,竟與腸道微生態改變有直接關係。另外,腸道壞菌引起發炎,日積月累抑制免疫系統,也會發出促炎因子甚至致物質等,可能誘發癌症。

中國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副主任孫寳清教授指,中國的食物過敏發病率逐年增加,有證據指腸道微生物正影響兒童免疫系統發展,嬰期幼兒建立健康腸道微生物群,可能有利減少食物過敏,有研究正試圖找出通過改變早期生活方式,減低食物過敏風險。

益生菌紓緩濕疹銀屑病

香港腸道微生物組學會代表盧景勳醫生指,腸道微生態管理對醫治濕疹及銀屑病有相當多的臨床證據。臨床研究顯示,不同嚴重程度濕疹患者,連續兩個月服用特定配方益生菌,逾八成患者EASI分數皆顯著下降,皮膚症狀有改善。對益生菌反應顯著的濕疹患者,通常腸道糞桿菌 (Fecalibacterium)、乳酸桿菌(Lactobacillus)等相對豐度較高。

2021年,學會亦與香港銀屑病友會合作推展臨床實驗,患者連續兩個月服用配方益生菌,多數病人反映症狀嚴重程度的PASI及DLQI分數顯著下降。數據顯示,銀屑病患者腸道的厚壁菌門/擬桿菌門比率(Firmicutes / Bacteroidetes ratio)明顯較對照組為高。

泰國功能醫學專家Dr. Pattaralada Rittiwong亦分享東南亞醫院病例,泰國有皮膚病人接受了30天抗生素療程,皮膚問題反覆,轉用配方益生菌和排毒療程,調整飲食和生活習慣,皮膚反而大有改善。

香港腸道微生物組學會第四屆國際研討會與溫州醫科大學精神醫學學院公共精神健康中心合辦,較早前假科學園高錕會議中心內舉行。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