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科技]
香港的教育制度一向是教師及考試主導,學生處於被動角色。來自美國及香港的教育專家最近在教育科技月旗下的亞洲教育峰會網上硏討會上指出,科技正改變教育模式,善用數碼科技可實現混合學習,培養學生自主學習,使學習更有效並乎合21世紀的需要。
國際學校推動自主學習
滬江維多利亞學校是本港一間提供小學、中學及文憑課程的國際學校。該校的中學校長岑雅韻表示,學校致力營造自主學習的氛圍,並將科技融入課程及活動,為學生提供不少啟發創意、分享及聯繋的機會。
她舉例指科技如何讓學生寓學習於遊戲,學生透過一個角色扮演的網上遊戲,模擬美國聯邦儲備銀行行長制定及管理貨幣政策,例如調整利率以穩定金融體系。學校為遊戲加入比賽元素,增加遊戲的刺激性及學生的投入度。
該校也定期舉辦藝術及科學活動,今年舉辦了一個紡織設計比賽,為社會上有不同需要人士,例如長者、殘障或輪椅人士設計服飾,當中應用3D打印技術,發揮學生設計創意之餘,也帶出社會共融訊息,提升社會責任意識。另一活動是虛擬視覺藝術展覽,學生將所學的攝影及視覺技巧,設計不同的視覺藝術展品,在虛擬展覽中展出。
學校亦鼓勵學生利用科技與社會分享及聯繋,該校一批女生曾透過Zoom為阿富汗一個女子學習中心提供文科至科學網課,讓兩地的女生互相交流,以及増強國際視野。此外,學生也會將其個人學習及課外活動檔案,放在不同的網上渠道分享與其他人士,例如有學生將古典音樂作品製作成電子書,另有學生將時裝設計作品或跳舞片段放在網上。
她指學校所提供的線上及線下學習機會,有效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促進終身學習。
敎師也是學習者
香港大學教育應用資訊科技發展硏究中心主任黃家偉提出「5B」策略,讓敎師推動學生自主學習。敎師需對所教的科目熟悉及對教育有熱情(Be knowledgeable),以自學者的自身經驗為學生樹立榜樣(Be a self-learner),善於應用新技術以支援混合式學習(Be digital literate),了解學生在21世紀面臨的挑戰(Be aware),以及為學生提供及時的學習反饋(Be responsive)。
國際教育技術協會(ISTE)行政總裁Richard Culatta指出,敎師及學生的角色日漸模糊,敎師不再是單向授課,學生在學習過程也有自主權,敎師與學生可共同學習,一同追求知識及設計學習材料。學生參與度高,學習成效也相應提高。
香港的教育制度仍是考試主導,他指學校可由一小步開始,在每星期的課堂撥岀約半小時,提供激發學生好奇心或創意的活動,令教學變得更吸引。
ISTE是一個滙聚全球熱衷教育工作者的社群,致力促進科技創新以轉變教與學的模式,所制定的ISTE教與學標準已在美國及全球多國採用。香港「賽馬會運算思維教育」計畫(CoolThink)獲ISTE頒發國際標準認證,培養學生的數碼創意及解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