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科技
疫情影響下,華為舉辦2020年「全球移動寬帶論壇」,移師到上海舉行,以「5G for Good,新價值新機遇」為主題,介紹流動通訊與不同行業的融合機遇。
中國5G網絡尋找商業應用,不少可供其他地區借鑒參考。華為受到美國打壓,但「全球移動寬帶論壇」仍有GSMA專家及國際運營商,產業上下游及垂直行業的代表,探討5G跨產業合作,分享5G+行業創新。
歐美受阻於疫情,5G部署停滯,全球部署5G的商用網路超過了110個,5G網站超過80萬個,5G手機出貨量超過60%。5G推出一年,全球用戶超過2億,3G和4G時代,分別只有32萬和40萬。
場景決定價值
中國仍領先5G的部署,國內5G基站超過60萬個,覆蓋300多城市。中國肯定已是全球最大5G網絡;從醫療到港口,從鋼鐵到電網,從礦山到製造,5G在中國已經應用到20多個行業。5G應用在自動化生產和機器人控制,部分港口類似天津,已用5G完全自動化。
華為受西方打擊,5G商用網絡訂單數量下降,甚至不及對手愛立信。不過,5G的真正考驗是發掘應商業用,比賽還是剛剛開始。
華為創辦人任正非曾表示:5G是最有用的是ToB,不是ToC。所謂ToB就是指「面向商業」,ToC指「面向消費者」。換句話說,5G對企業最有用,而不是對個人。
能否發揮5G價值,在於商業應用能否落地。華為不單研究網絡基建,也具備建立系統和IT基建,甚至雲運算各種能力。換言之,愛立信、諾基亞、三星都缺乏類似的綜合能力,為不同垂直行業發掘應用場景。
5G價值上下求索
華為副董事長胡厚崑,以「跨越商業裂谷,共創5G新價值」演講,並指出:「5G行業應用已經從技術驗證,走向商用階段。截至9月,中國三大運營商在5G創新項目,合計超過5000個,商用簽單超過1000個。」
如何發展5G商業用途,胡厚崑分享了華為4項經驗。
第一,從場景中尋找剛性需求。各行業擁抱5G意願強烈。但是,深入到應用場景,找到一些標準,篩選這些需求,才找到真正,值得大力投入的需求。華為提出四個標準,以甄別剛需:包括技術相關性、商業潛力、產業鏈成熟度、企業標準化程度。基於上述標準,華為識別一些典型場景,如遠端控制、視頻回傳、機器視覺、人員和設備定位,這些場景多個行業共用痛點,值得深度投入。
第二,網絡要適應不同應用場景。網絡是5G業務根本,網絡設備及網絡的「規畫、建設、維護、優化」能力,匹配行業多元化場景需求。
第三,5G行業終端,必須種類更多,成本更低。華為預測,2020年底,5G模組價格將降低到100美元,2022年底降至40美元。
第四,5G ToB需要建立新能力。越來越多5G ToB,已經與行業數碼化轉型需求結合一起。5G只是連接手段,但2B的數碼化轉型,需要顧及應用和架構,要求新的技術能力,包括提供連接、雲運算的運營、行業應用開發、端到端整合。華為以為這些能力,或有缺失,或者現有能力,無法滿足企業數碼轉型要求。
華為具備了以上各種技術平台,所以ToB過程能夠補充企業的技術不足。華為除了5G基建,作為整合和技術的供應商,失諸營運商的華為,也許能靠技術實力有所突圍。